刊登日期 : 2022-07-16
中國文化中,我們常用「不三不四」來形容行為不端正的人,但為何要用三、四,而非別的數字呢?
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為三。據《易經.繫辭下》記載,「三」涵蓋了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三」不僅是一個吉祥數字,還有象徵整體的意思,像三部曲、三省吾身等;「不三」則代表不完整。
現在通常認為「四」與「死」讀音相近,所以有不詳的含義;但原來在古代,亦有人覺得「四」有周全、稱心的意思,取事事(即:四四)如意之義,例如筆墨紙硯為「文房四寶」;也有不少以「四」來取名的事物,如四季、四方等,可見「四」被視為吉祥之數。
也就是說,數字三、四用作指美好事物,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禮讚;而不三不四就指行為不端。
另一說法指「不三不四」源於《周易.說卦》,根據本書,以六爻成一卦,天、地、人「三才」各有二爻來展現。即初爻與二爻為地,代表在地之道有柔與剛;三爻四爻為人,代表在人之道有仁與義;五爻與上爻為天,代表在天之道有陰與陽。
所以從《易》當中的人道來看,「不三不四」在中國文化中是指不仁不義的行為,而不正派、不倫不類的人及其言行亦被斥為「不三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