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三教九流」是哪三教哪九流?

撰文︰謝小明

  在中國文化中,平時提到「三教九流」,通常都會聯想到闖蕩江湖,或者社會上各種行業、各種背景的人,甚至有些貶義。但原來在古時,「三教九流」並非貶義。

  「三教九流」由「三教」、「九流」二詞組合而成。「三教」所指的是儒、釋、道三種思想教派。「儒」是孔子創立的儒家。「釋」是佛教,因爲釋迦牟尼佛而稱為釋。「道」是道教,於東漢時期創立,以老子的「道」學說為中心。三國時,儒、釋、道影響很大,因此人們就把三家相提並論,稱為「三教」。

  而「九流」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指的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這九種思想流派。後來,古人將「九流」分為上、中、下,三類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尊卑依次是為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人。

  時至今日,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則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式人物,更語帶貶義形容那些不正經之人或江湖中人。

相關標籤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不貴於無過 而貴於能改過

  要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視個人的修養,特別看重「錯而能改」。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就是說一個人從來沒有犯錯固然值得欣賞,但更可貴的就是一旦犯了錯而能改過自新。

  在古聖言書中,不乏錯而能改的教導。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馬光《資治通鑑 · 漢紀》中的「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以...

何謂「不三不四」?數字「三四」在中國文化中有特殊含義?

趣談中國文化|「無事不登三寶殿」是哪三個寶殿?

趣談中國文化|「三長兩短」是哪「三長」哪「兩短」?

趣談中國文化|成語「二分明月」是將明月平分?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