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成語「口不二價」源自一位隱士?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口不二價」是指商人做買賣時定價說一不二,或商品明碼實價,絕不議價。奇特的是,「口不二價」這種銷售方式背後有一個隱士逃名避世的故事 

  相傳於東漢時期,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名人叫韓康,性格孤僻古怪,喜歡獨來獨往。根據《後漢書·逸民列傳·韓康》記載,他常到深山採藥後,於長安集市賣藥補貼家用,而他賣藥三十年價格都不變。 

  這種怪脾氣令韓康聲名大噪,但他自己卻並不喜歡 

  有次,一名女子買藥時討價還價,韓康堅持價格不變,因此被識破身份,被認出的韓康跑回霸陵山隱居,從此不再賣藥。 

  後來,韓康的名聲更傳到朝廷,漢桓帝認為他是有才之人,多次派人進山尋訪韓康,他入朝做官,但韓康死活不肯。漢桓再命人捧着聖旨和厚禮來到韓康山中的草廬,韓康假裝答應,卻在進京途中趁機逃走,從此歸隱山林。 

  韓康賣藥「口不二價」的故事在歷史上留下佳話,此詞在中國文化中被用作指賣商品的價錢實在或不許討價還價,也用以指說出口的話不再改變 

 

相關標籤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鐵石心腸」原來形容一位好官?

  我們看電影或小說的時候,不時會見到有些負心漢角色,其另一半通常會用「鐵石心腸」來形容他。

  鐵石心腸原作「心如鐵石」,如今看這個成語好像有點負面,但原來它來自一位東漢末年一位好官員的事迹。

  這位好官名叫王必。據《魏武故事》(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所載:「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長史,在敕詔中稱讚王必,說他...

趣談中國文化|「三長兩短」是哪「三長」哪「兩短」?

趣談中國文化|成語「二分明月」是將明月平分?

趣談中國文化|「二百五」源自一宗刺殺案?

趣談中國文化|古代服務員為何叫「店小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