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難道桃子有毒?「二桃殺三士」是甚麼一回事?

編輯︰紀小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二桃殺三士」用作比喻借刀殺人,這個成語怎麼來的呢?難道歷史上曾有古人用桃子殺人? 

  據說,成語「二桃殺三士」是記載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的歷史故事。相傳春秋時代齊景公手下三名戰功彪炳的猛將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恃着自己護國有功,傲慢無禮。齊國的相國晏嬰便向景公獻出除後患的良計,讓景公請來三位勇士,並將兩顆珍貴的桃子賞賜他們。 

  由於三人無法平分桃子,晏嬰提出論功行賞,功勞大的人便能得一桃。公孫接與田開疆認為自己功勞最大,先後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各拿一桃。 

  這時,古冶子卻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公孫、田二人。二人聽完古冶子的功勞後自愧不如,羞愧得讓出桃子並相繼自盡。 

  古冶子亦因自己羞辱別人、自吹自捧和讓別人為己犧牲而羞恥,將桃子還給景公後也自殺身亡,最後景公成功靠桃子除去後患。 

  成語「二桃殺三士」在中國文化中流傳至令,除了比喻運用計謀殺人,也可用來形容爽直的人未把事情弄清楚,被他人利用。 

相關標籤

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

   「春風風人」意思是像春風一樣地吹拂着人,「夏雨雨人」就是像夏雨一樣滋潤着人。這句話看似形容天氣,實際並不是。

  這兩句話出自西漢劉向《說苑 · 貴德篇》,全句是「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這句話並不是形容天氣,而且形容及時給予他人幫助。背後故事還與齊國相國管仲有關。

  春秋時期,梁國相國孟簡子因罪逃到齊國,齊國相國管仲親自出來迎接。管仲知道孟簡子原有門客三千,現在卻只有三個跟隨他,...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趣談中國文化|古代服務員為何叫「店小二」?

趣談成語「感戴二天」 中國文化中有兩個天?

趣談中國文化|「不二法門」原是佛語?

趣談中國文化|「一葉障目」竟為偷盜?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