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不二法門」原是佛語?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不二法門」常用作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不二法門」中的「不二」是否是唯一的意思?而「法門」又是何解?

  成語「不二法門」原為佛教用語,出自《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不二」原指平等,沒有彼此之別;「法門」原指王宮的南門,後來佛教沿用「法門」一詞,指修行佛法的途徑或修行入道的門徑。

  據經中所載,有天文殊菩薩、維摩詰居士與31位菩薩討論「不二法門」,各位各有見解。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是不可言傳的入道門徑,要進入不二法門,不是通過推理、比較、歸納等方法揣度探尋;必須直觀體驗,向內發掘和實踐。

  文殊菩薩詢問維摩詰「菩薩怎樣進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菩薩歎說,維摩詰的「默然」,正是意味着「不二法門」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不靠言語傳授,只靠內心思考求得大徹大悟的修道門徑。

  後來,成語「不二法門」除了佛學上的原意,在中國文化中亦會用作比喻能夠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吳牛喘月

  「吳牛喘月」這個成語,與天氣炎熱有關?具體是甚麼意思呢?

  「吳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現於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佚文》,「吳牛望見月則喘,彼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吳地(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牛生性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酷暑而嚇得氣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說新語》中也有相關的故事,一位名為滿奮的大臣,從小生活在南方,特別怕冷,在洛陽冬...

趣談成語「感戴二天」 中國文化中有兩個天?

趣談中國文化|難道桃子有毒?「二桃殺三士」是甚麼一回事?

趣談中國文化|「一葉障目」竟為偷盜?

趣談中國文化|「一了百了」原是讚人聰慧?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