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1/01/2022
在上海中心城區西南,有一處百年文化建築群「徐家匯源」景區,這裏是上海首個開放型都市旅遊景區,串聯起徐家匯藏書樓、天主教堂、觀象台、徐光啟紀念館和土山灣博物館等歷史文化建築,為市民遊客勾勒出一條尋訪海派記憶和文化的旅途。
徐光啟奠下基石 「徐家匯」成海派文化策源地
「徐家匯」自清康熙年間得名,曾是徐氏家族後裔的聚集地。
近代歷史上,徐家匯則一直是中西文化兼容的象徵。400年前,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中國近代科學文化先驅徐光啟就在這片土地上,引進了西方科學與文明,開啟了中國邁向全球的窗口,也給海納百川的「上海精神」打下了第一塊基石,使「徐家匯」成為海派文化的策源地。
此後數百年,後人繼承了徐光啟、利瑪竇(MatteoRicci)開創的「西學東漸」、「中學西傳」事業,一系列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出版、慈善和宗教機構在此陸續興建。直至20世紀初,徐家匯已經成為了一個具規模的海派文化重鎮。
時至今日,自上海都市旅遊中心圈徐家匯開始,東至宛平路,南臨蒲匯塘路,西至文定路,北達廣元西路,已然發展成為上海首個開放型都市旅遊景區「徐家匯源」,整個景區佔地約2.4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心城區的絢麗明珠。此地人文集聚,史迹薈萃、商貿繁榮、交通和暢,2012年10月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遍佈珍稀歷史遺存 「徐家匯源」值得一去
「徐家匯源」景區內有眾多全國知名乃至世界聞名的地標建築,被譽為「生活著的百年上海」,當中有被稱為「遠東第一大教堂」的哥德式雙塔建築徐家匯天主堂、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以及徐匯公學舊址等。
徐家匯天主堂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是二十世紀初遠東第一大教堂,現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名稱為「聖母為天主之母之堂」,堂側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始建於清光緒22年(公元1896年)的徐家匯天主堂樓高五層,為哥德式的雙塔建築。教堂主樓以石柱型磚木為主結構,兩座鐘樓分別高達57米,教堂坐西面東,選用紅磚砌築,花崗岩鑲邊,石墨瓦覆頂,無論是上面的窗口還是下面的大門,一律皆是子彈頭狀的圓頂設計,門窗上的玻璃色彩艷麗、樣式精美,盡顯歐式建築風格,不愧為上海的地標性建築。
徐家匯藏書樓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是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也是中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1957年併入上海圖書館。
現收藏以1949年前出版的外文圖書、報刊為主,包括原亞洲文會圖書館、租界工部局洋文書院等圖書館藏書,近年又購入羅氏藏書,堪為西文漢學古籍收藏重館。一樓藏中文書籍,按經、史、子、集、叢分為五部,共計逾10萬冊。二樓為西文書庫,藏有不少十五世紀以來出版的西文圖書,甚是珍貴。
藏書樓是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一樓中文書庫仿照寧波天一閣藏書樓建造,二樓西文書庫,依照梵蒂岡教廷藏書樓內部格式佈局,書架落地到頂,中部設有腰廊,供上下取書。每當你走進藏書樓閱覽室,都會感受到一份伴隨着書香而來的寧靜氛圍。藏書樓內杯形的吊燈垂垂墜下,紅褐色的木質書架和桌椅安靜地佇立,珍貴的藏書整齊地排列在古老的書架上,懷舊的檯燈散發著柔和的光,一頁頁的書籍刻劃着歷史的年輪,訴說着光陰的故事。
徐匯中學(始名徐匯公學)創辦於1850年,是近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學模式所創立的學校之一,有「西洋學第一校」之譽,或稱「西學東漸第一校」。徐匯公學由天主教傳教士南格祿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創辦,是天主教在中國最早創立的教會學校之一。1932年改名為上海市私立徐匯中學,1953年改為公立學校,更名為上海市徐匯中學。著名教育家馬相伯(1840-1939)正是畢業於此校,並於1871-1874年間擔任校長。
徐匯中學內的主樓「崇思樓」落成於1918年,是徐匯公學唯一留存的建築,此樓是一棟四層紅色西式建築,外立面為磚石結構,內部以木結構為主,屬法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中央為小禮堂,兩側各有九根高達樓頂的柯林斯式柱子,柱頭有莨苕葉紋裝飾,呈現出古希臘的建築藝術特色。1994年,「崇思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納為市優秀歷史建築。201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再將其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上海天文館|全球最大天文館好玩設施逐個捉
延伸閱讀:上海西岸工業廢墟活化蛻變文藝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