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重器!北斗發展路曲折

編輯︰許可

  北斗導航系統被形容為中國軍事重器,足以撼動原有世界戰略格局,重要性不容置疑。為了打造這個系統,為了中國軍事行動不再受制於人,中國科研人員經歷了無數困難和曲折。

 中國軍事:參加伽利略計劃受挫 

  中國發展北斗系統,其中一個主因是避免對美國GPS的依賴,特別是中國軍事方面,而作為美國傳統盟友的歐盟,又何嘗沒有這份心思?中國建設「北斗一號」之際,歐盟也在1999年公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將發射30顆衛星,構建一個全球性的民用定位和導航系統,並於2003年5月正式啟動。為了分擔高昂的成本,歐盟邀請中國加入。而中國也認為可以「兩條腿走路」,遂在不放棄自己的研發同時,決定參加伽利略計劃,更希望從中學習更先進的衛星導航技術。

伽利略導航系統主要為民用,由歐洲太空總署建造。(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4年10月,中歐正式簽署伽利略計劃技術合作協定,成為該計劃首個非歐盟成員國。按照協定,中國將投入2.3億歐元資金,約是伽利略系統預期成本的五分之一,而得到的是系統的部份所有權和全部使用權。由於獲得伽利略系統的使用權必然對中國軍事有幫助,解放軍方面也樂見其成。

  可是就在第二年,歐盟對華政策有所改變,加上美國施加壓力,中國在伽利略計劃內漸受到不公平對待,不僅在技術上受封鎖,還被排除在決策機構之外。迫於無奈,中國即使投入的資金打水漂,仍在2006年底決定退出伽利略計劃,並加速發展自己的北斗系統。

中國軍事:衛星數超越對手 

  這決策後來證實是絕對正確的。因為「北斗人」奮發圖強,北斗的技術日趨成熟穩定,有後來居上之勢,而伽利略卻問題不少,2019年7月還因系統故障,導致部分導航服務中斷。在建設速度上,北斗在2020年6月完成全球組網,「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在用衛星超過40顆,但伽利略截至同年2月只發射28顆衞星,既未達預期的30顆,當中還有的無法使用,兩者高下立見,中國實在不值得在此浪費光陰。

  除了與伽利略的「恩怨」外,北斗在衛星導航頻段使用權上,亦有過驚險的一役。

每次北斗衛星發射,中國的航天遠洋測量船都會到預定海域測控,確保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圖片來源:中新社)

  由於美、蘇發展衛星導航的時間最早,最適合使用的衛星軌道位置和信號頻率已幾乎被全部佔用,北斗和伽利略等只能爭奪剩下極為有限的資源。2000年4月18日,北斗正式向國際電信聯盟申報一個信號頻率,作為全球衛星導航之用,而根據規則,申報方必須在7年內發射導航衛星,並成功收發相應頻率的信號,才能取得合法獲得地位。 

中國軍事:死綫前4小時收到信號 

  2007年4月初,正式組網的首顆「北斗二號」衛星終於趕及在「7年大限」前裝上發射塔架。可是當工作人員稍稍鬆一口氣之際,問題卻出現了。原來衛星用以聯通天地信號的應答機突然出現異常,而此刻留給工作人員修復的時間只剩3天,根本來不及把它拆下和送返上海的生產單位檢修。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至今共發射了三代、59顆不同軌道的衛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衛星不能發射,就意味着中國達不到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定,或失去該頻率的使用權,沒有頻率使用權,建設衛星導航系統就無從說起。情況緊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總設計師楊長風只好找成都一間研究所,代為檢修應答機,因為該所距離西昌發射站最近,能節省交通時間。幸好在各方努力下,應答機的問題被排除,衛星總算趕在最後發射窗口升空。

  該月的17日晚8時許,剛發射上天的「北斗二號」衛星信號從軌道傳回地面,這距離2007年4月18日的死綫只剩下不足4小時。

 

為中國軍事行動掃平障礙!東風-17專破導彈防禦網

中國軍事工業遲來先上岸!東風17導彈量產

支撑中國軍事!北斗「三步走」覆蓋全球

當代中國-軍事科技-和平方舟救援

參與國際醫療救援!「和平方舟」開拓中國軍事外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