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1/11/2020
在國際大環境下,完全自主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中國軍事和國際戰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下決心建設北斗後,當局定下「三步走」的發展腳步;為走好這「三步」,全國各地的30萬「北斗人」,包括來自中國軍事領域的專家,為此足足奮鬥了26年。
中國軍事:第3個有全球導航系統國家
發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軍事的大事。它的第一步始於1994年,也就是屬於試驗性質的「北斗一號」。按照計劃,這一步當局決定採用需要衛星數量最少的「雙星定位」方案,其信號範圍也只覆蓋中國全境及周邊,以為未來的全球組網探路。經過6年攻關研製後,首兩顆地球同步衛星2000年10月和12月先後在西昌成功發射,2003年又發射了一顆備份衛星,至此「北斗一號」基本完成,中國軍事力量也有了最基本的支持。
在可用衛星數量愈多、精度越高、反應越快的定律下,「北斗一號」的實力肯定遠遠未及GPS,但卻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中國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自主全球衞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中國軍事實力、特別是火箭軍的實力,更因此上了一個台階。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第一顆試驗衛星於2005年12月發射,比「北斗一號」的第一顆衛星足足晚了5年。
中國軍事:2020年完成組網 全面開通
可惜的是,早年年提出「雙星定位」方案,為北斗系統打下根基的陳允芳院士,在第一顆「北斗一號」衛星升空前半年離世,未能親眼看到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另外,在2007年2月,當局還發射了「北斗一號」的第4顆,也是最後一顆衛星。
在第一步走好後,北斗在2004年至2012年邁開第二步的組網。在此期間,「北斗二號」的16顆衛星先後被發射上天,包括6顆靜止軌道衛星、6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4顆中地球軌道衛星,以此完成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並正式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而北斗的「第三步」涉及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亦是第30顆衛星順利發射,經調試後在7月入網。同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宣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誌着北斗已實現全球覆蓋,並能為世界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以及北斗獨家的短報文收發服務。
中國軍事:44次發射100%成功
至此,中國在衛星導航方面已全面自主,有力與曾經壟斷這方面的美國GPS一較長短,其帶來的商機更無法估量。另外,有了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解放軍作戰更有底氣,因為制導武器的定位、海陸空的導航等,已不再受制於人。
順帶一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至今共發射了59顆不同軌道的衛星,其中「北斗一號」4顆,屬於正式組網的「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一共有55顆;這55顆除了前述提及的16顆+30顆組網星外,還有5顆是用於「北斗三號」的試驗系統,4顆則是2016至2019年間發射的「接替星」,用以取代最早發射、已經服役期滿的4顆「北斗二號」衛星。這些互有交集的數字曾令很多人混淆,弄不清北斗到底有多少顆星。
北斗衛星至今共有44次火箭發射(部分為一箭雙星),成功率是驕人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