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冷知識:餃子是藥?

撰文︰紀小婷

  餃子是一種很平常的食物,但少有人知,在中國文化中,餃子最早發明出來是用來治病的。 
  餃子的原名叫「嬌耳」,是古代醫聖張仲景的發明。當時天氣寒冷,百姓容易得爛耳病。張仲景發明了一種名為「驅寒嬌耳湯」的藥物,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做成餡,用麵皮包起,捏成耳朵形狀,放下鍋煮熟。病人吃了一段時間之後,爛耳症狀就好轉起來。 其實當時的爛耳病,是天氣凍導致的凍瘡,而張仲景發明的嬌耳,有驅寒暖身的功效。後來,好人多效仿張仲景製作過年的食物,嬌耳這個名字,也慢慢演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餃子。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0:57

「油炸鬼」炸的竟是中國歷史人物?

0:53

中國歷史上已經有寫真?

1:13

中國歷史上 古人也朝九晚五?

1:09

中國歷史上已經有RAP?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