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鬼」炸的竟是中國歷史人物?

撰文︰紀小婷

  「油炸鬼」是不少人喜歡的早餐。但你可能不知,油炸鬼炸的很可能是一位中國歷史人物。 

 

  據說南宋時,愛國將領岳飛遭到大奸臣秦檜夫婦的陷害,一個百姓非常氣憤,就照着秦檜夫婦的樣子,捏了兩個麵餅放進油鍋,一邊炸一邊大叫「大家快來看檜」了! 吆喝聲吸引了很多人,來買「油炸檜」的人越來越多。這個人忙不過來,就把程序簡化了一下,直接把麵餅拉成條狀放進油鍋。慢慢地,就變成了我們今天吃的「油炸鬼」。而「油炸鬼」的「鬼」就是「檜」的諧音。 
  下次吃「油炸鬼」的時候,記得將這個小知識講給朋友或家人! 

 

相關標籤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1月1日「元旦」的由來

    1月1日到了,先祝讀者們新年快樂!1月1日稱為「元旦」,也是新一年的開始,不過,古時元旦並不是指1月1日的,究竟中國何時以1月1日為「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組合起來就是天明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元旦」一詞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顓帝,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而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一年之始)、月之元(一月之初)、時之元(一日之初)的意思。然而,古代中國是使用農曆,因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1:22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吹牛cover

中國文化中 講大話為何叫吹牛?

1:2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耳環cover

趣談中國文化|戴耳環等於身份卑賤?

0:53

中國歷史上已經有寫真?

1:05

中國文化冷知識:餃子是藥?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