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 講大話為何叫吹牛?

編輯︰華思齊

  在中國文化中,形容人講大話,我們通常會說他在「吹牛」。 但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偏偏是吹「牛」這種動物,而不是「吹狗」或「吹貓」呢? 

  這要由跟黃河流域一種交通工具說起。 「吹牛」一詞源自中國西北部方言。 話說中國西北、即黃河上游一帶河水湍急,過河並不容易,於是人們想到就地取材,由於當地畜牧業發達,牛羊眾多,人們就想到把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氣囊,製成渡江過河的牛皮筏或羊皮筏。 

  不過當時沒有充氣工具,人只能靠張嘴把皮袋吹漲,可以想像過程並不輕鬆,特別是體積較大的牛皮袋,即使肺活量大的人也不能獨力完成,需要數人輪流接力,方能將其吹漲。 因此,每當遇上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人們就會說:「你這麼厲害,到黃河邊吹牛(皮)吧!」就是這樣,「吹牛」一詞漸漸成為講大話的代名詞。 

相關標籤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1: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饅頭起源

趣談中國文化|饅頭起源如此恐怖?

0:57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太空船神舟

趣談中國文化|太空船為何叫「神舟」?

1:2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耳環cover

趣談中國文化|戴耳環等於身份卑賤?

0:57

「油炸鬼」炸的竟是中國歷史人物?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