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編輯︰紀小廷

  作為航天強國,中國2023年繼續推進多項重大任務。官方計劃今年安排近70次發射任務,發射200多個航天器,任務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太空站轉入常態化營運,每半年發射一次載人飛船;全面推進嫦娥七號等第4期探月工程、天問二號等行星探測工程;以及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

2023中國航天焦點1:太空站常態化運營 進行兩次載人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月19日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介紹接下來中國航天的重點任務。

  2022年,中國太空站完成在軌建設。 2023年,太空站轉入常態化營運,三艙以T字型長期飛行,在軌太空人將維護和升級太空站的設備,持續進行科學、材料 、技術實驗。

2023中國航天焦點-太空站6人交接
中國太空站於2022年完成在軌建設,進入常態化營運階段。圖為2022年11月,神舟十四、十五號乘組的6位太空人實現在軌輪換。(網上圖片)

  載人飛船任務將保持高密度發射的狀態,保持每半年發射一艘的頻率。按照規劃,今年將發射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並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運輸生活物資和試驗設備。

  值得留意的是,以往任務中,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都是1:1發射的;但今年,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將為2個乘組提供補給。

  一方面,天舟六號經過升級,擴大密封艙容積,增加了運送能力;另一方面,太空站的利用效能也在提高,制氧量、水循環都基本自給自足,需要從地面運輸的氣和水就減少了。

  延伸閱讀:中國航天|是太空人還是航天員?太空站和空間站有分別嗎?

2023中國航天焦點2:研製重型運載火箭 保障月球科研站任務

  長征家族火箭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已有10個系列和超過20個型號。 其中,把天問一號和嫦娥五號送上太空的長征五號,是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2023中國航天任務-重型火箭
從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至今,長征系列火箭先後將700多個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成功率超過9.6成。圖為展出的長征系列火箭模型。(圖片來源:Getty)

  為應對新任務,長征火箭的運載能力還需不斷提升,目前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備受矚目。

  據官方透露,重型運載火箭的地(球)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50噸,起飛重量約4,000噸,全箭高度約110米。相比之下,長征五號的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是8噸,起飛重量約870噸,高約57米。可見重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將大大提升。

  其應用範圍亦非常廣泛,是建設月球科研站、火星科研站、載人探測火星等任務的基礎保障。

  目前重型運載火箭系列化構型總體方案已經明確,方案論証也同步開展,具備立項條件。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總體設計部總體室副主任顧明坤透露,重型運載火箭可在立項後10年左右完成研製。

  延伸閱讀:展示中國航天實力 重型運載火箭載人登火

2023中國航天焦點3:全面推進嫦娥七號及天問二號

  過去數年,中國探測月球、火星的工程取得驕人成就。2023年起,將全面推進四期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測工程,包括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的研製。

  始於2004年的探月工程,目前已經完成繞、落、回3步走,而4期工程將陸續發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探測器,最終建設月球科研站。

當代中國-中國新聞-月球科研站3
中國已經啟動第四期探月任務,載人登月、建設月球科研站等任務將來未來數十年間逐步實現。圖為月球科研站構想圖。(圖片來源:Getty)

  其中,嫦娥六號計劃到月球背面採樣;嫦娥七號將對月球南極進行探索;嫦娥八號則將進行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為建設月球科研站做前期探索。這3個任務將在未來10年之內陸續實施。

  延伸閱讀: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展開  向月球基地進發!

  至於天問系列,其實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總稱。已經完成火星登陸的天問一號是第一次任務;根據計劃,天問二號將從小行星取樣返回,計劃2025年實施,天問三號從火星取樣返回,天問四號是去木星系。

航空航天-天問圖像5
天問一號實現了中國第一次地外行星探測,圖為祝融號火星車(左)和著陸平台(右)在火星上的珍貴合影。(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報@微博)

  這意味着中國行星探測已經形成整體概念,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遠行星。

  《藍皮書》指出,從近5年趨勢看,中美兩國航天發射次數交替領先,航天器的質量持續攀升。中國已經全面建成航天大國,進入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延伸閱讀:中國太空人2033年登陸火星 來回三年

 

1:24

中國航空|四邊懸崖 跑道超窄 它是中國「最危險」機場?

中國航天|進駐「天宮」6個月 太空人怎樣洗衣服?

中國2030年實施「覓音計劃」 尋找第二個地球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