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1-19
作为航天强国,中国2023年继续推进多项重大任务。官方计划今年安排近70次发射任务,发射200多个航天器,任务涵盖多个范畴,包括太空站转入常态化营运,每半年发射一次载人飞船;全面推进嫦娥七号等第4期探月工程、天问二号等行星探测工程;以及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
2023中国航天焦点1:太空站常态化运营 进行两次载人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月19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介绍接下来中国航天的重点任务。
2022年,中国太空站完成在轨建设。 2023年,太空站转入常态化营运,三舱以T字型长期飞行,在轨太空人将维护和升级太空站的设备,持续进行科学、材料 、技术实验。
载人飞船任务将保持高密度发射的状态,保持每半年发射一艘的频率。按照规划,今年将发射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并由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运输生活物资和试验设备。
值得留意的是,以往任务中,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都是1:1发射的;但今年,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为2个乘组提供补给。
一方面,天舟六号经过升级,扩大密封舱容积,增加了运送能力;另一方面,太空站的利用效能也在提高,制氧量、水循环都基本自给自足,需要从地面运输的气和水就减少了。
延伸阅读:中国航天|是太空人还是航天员?太空站和空间站有分别吗?
2023中国航天焦点2:研制重型运载火箭 保障月球科研站任务
长征家族火箭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0个系列和超过20个型号。 其中,把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送上太空的长征五号,是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为应对新任务,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还需不断提升,目前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备受瞩目。
据官方透露,重型运载火箭的地(球)月(球)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50吨,起飞重量约4,000吨,全箭高度约110米。相比之下,长征五号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是8吨,起飞重量约870吨,高约57米。可见重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大大提升。
其应用范围亦非常广泛,是建设月球科研站、火星科研站、载人探测火星等任务的基础保障。
目前重型运载火箭系列化构型总体方案已经明确,方案论証也同步开展,具备立项条件。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室副主任顾明坤透露,重型运载火箭可在立项后10年左右完成研制。
延伸阅读:展示中国航天实力 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火
2023中国航天焦点3:全面推进嫦娥七号及天问二号
过去数年,中国探测月球、火星的工程取得骄人成就。2023年起,将全面推进四期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包括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的研制。
始于2004年的探月工程,目前已经完成绕、落、回3步走,而4期工程将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最终建设月球科研站。
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嫦娥七号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索;嫦娥八号则将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设月球科研站做前期探索。这3个任务将在未来10年之内陆续实施。
延伸阅读: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展开 向月球基地进发!
至于天问系列,其实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总称。已经完成火星登陆的天问一号是第一次任务;根据计划,天问二号将从小行星取样返回,计划2025年实施,天问三号从火星取样返回,天问四号是去木星系。
这意味着中国行星探测已经形成整体概念,目光已投向超越火星的更远行星。
《蓝皮书》指出,从近5年趋势看,中美两国航天发射次数交替领先,航天器的质量持续攀升。中国已经全面建成航天大国,进入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延伸阅读:中国太空人2033年登陆火星 来回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