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歷史|天台學校為何消失?

撰文︰華思齊

  香港學生長年在冷氣房上課,很少機會在藍天下學習。回顧半世紀之前,大部分學生都在晴空下上課,皆因課室都設在戶外,說的是5、60年代盛極一時的「天台學校」。

移民湧入 天台學校應付學額不足問題

  天台學校的設立,要由1953年的石硤尾大火說起。當年港英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多層徙置大廈。隨着戰後移民湧入,適齡學童急增,不少宗教組織及民間團體向政府申請,將徙置大廈的天台改裝成學校,教基層兒童讀書識字,應付學額不足的需求。

  延伸閱讀1953年平安夜石硤尾大火 促成香港發展公營房屋

校舍位於徙置大廈天台,學生每天上學都要經過長長的樓梯,無論讀書寫字或上體育課,都在太陽底下進行。(圖片來源:美荷樓官網)
天台學校位於徙置大廈頂層,學生每天上學都要經過長長的樓梯,無論讀書寫字或上體育課,都在太陽底下進行。(圖片來源:美荷樓官網)

天台學校設施簡陋 上課日曬雨淋

  這些天台學校,不少設置在H型的徙置大廈頂樓:課室位於大廈的左右兩端,而中間則是操場位置,是學生做早操、小息玩遊戲的地方。

  雖然學校設施簡陋,上課日曬雨淋,洗手間還得與徙置大廈居民共用,但學生都習以為常,對於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份外珍惜。

一些操場設有遊樂設施,每到小息或放學時間,操場成為孩子的最佳流連之處。(網上圖片)
一些操場設有遊樂設施,每到小息或放學時間,操場成為孩子的最佳休憩空間。(網上圖片)

充滿人情味的天台學校 老師資助學生讀書

  學校亦很有人情味,當年香港童工情況普遍,不少孩子未完成學業就被逼輟學,幫補家計。

  當時,有老師不但自資替學生交學費完成學業,更會等學生放工替他們補課,希望孩子以知識改變命運,擺脫貧窮。

獨特的天台學校亦成為外國官員參觀考察的地點之一。(網上圖片)
天台學校的出現彌補了5、60年代學額不足的問題,基層小朋友付數元學費,便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一些天台學校會向清貧學生送贈校服及書簿等。獨特的天台學校亦成為外國來訪人士參觀考察的地點之一。(網上圖片)

天台學校學費1元起  設營養餐 學生不愁溫飽

  入讀天台學校並非免費,一般要收取1元至5元的學費,而當時一碟飯的物價約為1.5元。有的學校更會提供營養餐,如牛奶麥餅、黃豆餐肉飯等。雖然膳食幾乎天天一樣,但學生起碼不愁溫飽。

一些天台學校獲慈善機構資助膳食,學生付很便宜的價錢,例如每月1元,就可吃到早、午兩餐。有的學校會把教會捐贈的牛奶、衣物等轉贈學生。(網上圖片)
一些天台學校獲慈善機構資助膳食,學生付很便宜的價錢,例如每月1元,就可吃到早、午兩餐。有的學校會把教會捐贈的牛奶、衣物等轉贈清貧學生。(網上圖片)

普及免費教育 撥地建校 天台學校被淘汰

  踏入6、70年代,港英政府大力興建廉租屋及發展新市鎮,預留土地予學校興建獨立校舍,天台學校逐漸式微。1971年開始,香港開始實施6年免費教育,港英政府並制定了《入學令》等政策,家長若果拒絕送適齡子女入學,就要受到刑罰,還禁止僱主聘請童工,保障兒童的讀書權利。

  延伸閱讀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竟跟軍事基地有關?

港英政府在1971年起推行6年免費教育,幾年後、即1978年更擴展至9年免費教育,天台學校完成其歷史使命,被課程完善、擁有獨立校舍的學校淘汰取締。(網上圖片)
港英政府在1971年起推行6年免費教育,幾年後、即1978年更擴展至9年免費教育,天台學校完成其歷史使命,被課程完善、擁有獨立校舍的學校淘汰取締。(網上圖片)

  昔日基層為口奔馳,父母無暇照顧子女,孩子學會逆境自強,發奮讀書,力爭上游;今天教育普及,校園設施提升,家長照顧周到,孩子卻疲於應付功課及家長期望,失卻學習興趣。

  學習條件改善了,學習動機卻不如從前,到底是誰之過?

  延伸閱讀香港考試制度 重篩選不重人才培養?

2:30

哪間港式快餐店 比麥當勞更早賣漢堡包?

2:06
涼茶舖

涼茶叫寡佬茶?涼茶舖聽歌Dating?回看香港涼茶變奏

2:44

明星蓋的廟宇?仿唐式還是日式風格?一文看清志蓮淨苑由來

1:45
景賢里

豪宅景賢里見證華商崛起 歷史古迹2027年活化重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宋皇臺與消失的「聖山」|日軍炸山擴建啟德機場 宋皇臺石一分為三?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

2:14

龍年|九龍何以命名?以界限街還是獅子山為界?九龍有新舊之分?

油麻地戲院

集體回憶|逾90年歷史油麻地戲院 曾首創一票全日睇「鹹片」 現活化成粵劇基地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