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12-03
人們常以「汗流浹背」來形容天氣炎熱或是工作辛勞。
不過,原來「汗流浹背」這成語並不單是指天氣熱或工作辛勞,而是有另一重意義。「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漢文帝劉恆即位後,原來的右丞相陳平認為太尉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大很多,於是自願將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讓,自己降為地位較低的左丞相。
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已成為右丞相的周勃:「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是掌管軍事,對訴訟不瞭解,只好回答不知。繼而文帝再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能又回答不知,面對同樣問題,陳平卻說出了令文帝滿意的答案。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心裏感到十分着急又慚愧,汗流了滿身,背都濕透了。於是,朝中文獻紀錄中便以「汗出沾背」來形容周勃受窘的情況。「汗流浹背」就由此演變出來,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