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太空船為何叫「神舟」?

編輯︰紀小婷

  中國自主研發的宇宙飛船,都用「神舟」來命名。而這個先進科技的命名方式,原來與古代神話有關。  

  西晉時期的神怪小說《博物志》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大海與天河相通,每年8月,都會有浮木穿梭於兩地有個人住在海邊沙洲上,他看到海中的浮木,覺得非常好奇,有一日,他鼓起勇氣登了上浮木。浮木就這樣載着他,來到了天河。 來往海天之間的浮木,就是古代的神舟。

  這個故事代表了古人探索宇宙的勇氣。 中國的宇宙飛船命名「神舟」,也正是為了體現這種精神。這顆好奇心,把人類引領到未知的世界,開拓更多可能。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1:15
當代中國-中國歷史-一炷香

中國文化中的一炷香到底多久?

1: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饅頭起源

趣談中國文化|饅頭起源如此恐怖?

1:22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吹牛cover

中國文化中 講大話為何叫吹牛?

1:2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耳環cover

趣談中國文化|戴耳環等於身份卑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