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3/02/2022
中國文化中,「一字之師」的意思是某些詩文經改動一字後,變得更精簡完美,或用以稱許別人學識修養的豐富,那麼在這個成語在起源時,這一字是哪個字呢?
原來這成語的由來與唐代詩僧齊己及詩人鄭谷有關,據《五代史補》記載,僧人齊己喜歡作詩,而且寫詩態度嚴謹,詩寫成後,還會仔細琢磨、反復推敲,並虛心向別人請教。某年冬天,齊己在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便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五言詩《早梅》,頌揚寒冬裏早開的梅花。
後來他去向著名詩人鄭谷請教,鄭谷反覆讀了幾遍《早梅》中「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這兩句後,便對齊己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鄭谷認為若數枝梅花齊開,便不算是早梅,提議將「昨夜數枝開」改為「昨夜一枝開」,一枝梅花初綻更能表現報春梅花的「早」意。
齊己非常佩服鄭谷改「數」為「一」的意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後來人們傳誦此事,並稱鄭谷為「一字之師」,而「一字之師」也成為一個經典的中國文化成語,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