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一毛不拔」源自百家爭鳴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一毛不拔」這成語常用來比喻某人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十分吝嗇。翻看這個成語的來源,原來源自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思想家楊朱主張「貴生、重己」,強調重視個人生命的存在價值,反對別人對自己的侵奪,同時也不侵奪別人,並極力反對當時另一著名思想家墨子倡導「兼愛」的學說。

  其時,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不同意楊朱的思想立論,並評論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

  接着孟子又說:「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意思是說:反看墨子主張的兼愛,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去做。

  在原本的語境中,「一毛不拔」是指凡是只為自己、不為他人更不為天下。到了現在,這個成語在中國文化中就通常形容一個人在金錢上吝嗇自私,比如:這隻鐵公雞真是一毛不拔。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用心寫字」何以不用手?

  仍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如果作業上的字寫得太難看,老師派回時可能會寫上評語「請用心寫字」,「寫字」為甚麼不用手,要用心呢?

  這句話出自《孟子》名句:「心之官則思」,意思是說心這個器官的職責是思考。古時,人們很重視「心」,認為「心」有思考能力,孟子更認為從「心」部的字,都有思慮、謀劃的意思。

  因此,用心去寫字,等如有謀劃、思考過才寫字的意思,因此,流傳下來便有「用心寫字」這個形容詞了。

  延伸閱讀:用心專者,不聞雷霆...

趣談中國文化|一字之師:懂一字可成「師」?

趣談中國文化|「分一杯羹」竟指人肉湯羹?

中國文化-成語-一五一十

趣談中國文化|「一五一十」是形容數錢?

虎年春節-虎年新年-新年賀詞

5個虎字成語 讓你的新年賀詞與眾不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