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一毛不拔」源自百家爭鳴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一毛不拔」這成語常用來比喻某人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十分吝嗇。翻看這個成語的來源,原來源自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思想家楊朱主張「貴生、重己」,強調重視個人生命的存在價值,反對別人對自己的侵奪,同時也不侵奪別人,並極力反對當時另一著名思想家墨子倡導「兼愛」的學說。

  其時,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不同意楊朱的思想立論,並評論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

  接着孟子又說:「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意思是說:反看墨子主張的兼愛,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去做。

  在原本的語境中,「一毛不拔」是指凡是只為自己、不為他人更不為天下。到了現在,這個成語在中國文化中就通常形容一個人在金錢上吝嗇自私,比如:這隻鐵公雞真是一毛不拔。

相關標籤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趣談中國文化|一字之師:懂一字可成「師」?

趣談中國文化|「分一杯羹」竟指人肉湯羹?

中國文化-成語-一五一十

趣談中國文化|「一五一十」是形容數錢?

虎年春節-虎年新年-新年賀詞

5個虎字成語 讓你的新年賀詞與眾不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