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古人並非一日三餐?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現代人每天基本吃三頓飯,有時就會吃下午茶、宵夜。那麼古人的飲食習慣也是「一日三餐」嗎?

中國文化中的「一日三餐」宋朝始普及

  在原始社會,古人的食物來源很不穩定,需靠採集和狩獵覓食。進入農業社會後,食物來源較為穩定,才開始有規律的餐制。

  據甲骨文文獻記載及學者分析指,商朝時古人一日吃兩餐,上午八點進食的餐點稱「大食」,下午四點進食的則稱「小食」。

  在唐朝,估計因古人白天活動時間變長,兩頓飯間相隔太久,所以中午會多吃一餐「點心」充飢,但「點心」主要出現於士人和富裕階層,普通百姓仍是一日吃兩餐。

  直到宋朝,生活節奏變快,吃午餐變得更重要,有學者認為一日三餐在宋朝更為普遍。加上宋代夜市發達,晚上還可吃夜宵,可能出現一日四餐的情況。

  而到明清時期,據明朝小說《三言二拍》講述,當時人們,包括江南地區的工匠傭人,每天吃三餐也十分常見。《沈氏農書》上記載,江南地區的農民不但一日吃三餐,有時還會吃些肉。

  時至今日,中國文化中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也沒有改變。

相關標籤

知恥近乎勇

  中國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當中都有大智慧,其中...

  這句話出於《禮記 · 中庸》,意思是指知...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清明節又稱為植樹節,清明節植樹風俗在...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就是在告訴...

趣談中國文化|「呆若木雞」竟是誇獎?

趣談中國文化|在古代「笨」與智商無關?

趣談中國文化|「金龜婿」真與烏龜有關?

趣談中國文化|為何說「買東西」而非「買南北」?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