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12-11
從前,有個阿拉比王國建都於大漠的深處。連年的風沙肆虐,使昔日富饒的國都變得滿目瘡痍,難以再持續發展。
國王給王子們的任務 翻山涉水探索遷都可行性
一天,國王將四位王子召集到跟前,對他們說:「我打算將國都遷往據說是美麗而富饒的卡倫。卡倫離這裏很遠,要翻過崇山峻嶺,要穿過草原、沼澤,還要涉過許多大河;但究竟是多遠,沒有人知道。我決定請你們四個分頭前往探路,以便讓我了解一下遷都的可行性。」
四個王子對國王的決定均感到有些驚訝,但還是遵從他的吩咐分頭出發了。
大王子乘車走了八天,翻過四座大山,來到一望無際的草地。他一問當地人,才知道過了草地,還要過沼澤、大河、大漠……便騎馬回頭走了。
二王子策馬穿過一片沼澤後,被一條寬闊的大江擋住了去路,望着奔騰的江水,他掉轉了馬頭……
三王子漂過了兩條大河,卻又走進了一望無際的大漠;在茫茫的沙海中,他搜尋着回去的路。
一個月後,三個王子陸陸續續回到國王跟前,將各自沿途所見報告給國王,並再三強調:他們在路上曾問過許多人,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去卡倫的路很遙遠很遙遠……
延伸閱讀:李焯芬人生導航 彎彎曲曲的成功路
小王子完成探路之旅 國王道出背後的意義
又過了六天,小王子風塵僕僕地回來了。他興奮地報告父親:到卡倫只需18天的路程。
國王滿意地笑了:「孩子,你說得對,其實我多年前就去過卡倫。到那裏的路無疑是漫長的。我要你們前去探路,是想讓你們明白一個道理:腳比路長。無論你的目標有多遙遠,只要你一步一步的堅持走下去,所有的困難都會被你踩在腳下。人生路上,我們要克服畏難的情緒,建立不屈不撓、無堅不摧的信念,方能取得成功。」
延伸閱讀: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切都會過去的」啟示
停一停,想一想
三位迎難而上的典範人物
是的,腳比路長。不管你面前的路有多長多難走,只要你有恆心毅力,堅定不移地一步一步走下去,無論多大的困難都會被你踩在腳下;無論多長的路,總有抵達終點的一天。
君不見唐代的玄奘法師孤征萬里,西行求法,在中亞細亞的荒漠和高原上走了整整三年,歷盡艱辛才能抵達印度參學,終成一代宗師。
唐天寶年間,鑒真和尚發願到日本傳戒律,先後六次從揚州出發東渡重洋。首五次都沒有成功,其中第五次在海上遇颶風漂流了 14個晝夜到了海南島,遇難者36人,中途退回的200餘人。
鑒真幾乎在這次颶風中遇難,雙目亦因而失明,但他仍不改初心,最後成功抵達東瀛,並把中國當時較先進的醫學和建築學傳播至彼邦。
明天啟年間,耶穌會修士利瑪竇不遠萬里經南美及印度來華,從澳門經肇慶、韶關、南京轉至北京,揭起了西學東漸的序幕。這三位都是腳比路長、迎難而上、不屈不撓的典範。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李焯芬《快樂自在》,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