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馬虎」為何代表不認真?

編輯︰華思齊

  在中國文化中,我們經常用「馬虎」這個詞形容做事不認真的人。為甚麼跑得快的馬,和形象凶猛的老虎合起來,會變成做事不認真的代名詞? 

  這要由宋朝一位畫家的故事說起。 相傳宋朝時京城有位隨心所欲的畫家。有一次,他畫了一幅「虎頭馬身圖」,兩名兒子看到便問他是甚麼。他告訴長子那是虎,對幼子卻說那是馬。

  結果,長子外出打獵,誤把人家的馬當成老虎,一箭把牠射死,給人賠了好多錢;幼子碰到老虎卻以為是馬,還想去騎,最後慘被老虎咬死。 

  畫家喪子,很傷心寫下一首詩:「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後來,畫家得了「馬虎先生」的稱號,「馬虎」一詞亦流傳開去,成為做事不認真的代名詞。 

相關標籤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不貴於無過 而貴於能改過

  要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視個人的修養,特別看重「錯而能改」。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就是說一個人從來沒有犯錯固然值得欣賞,但更可貴的就是一旦犯了錯而能改過自新。

  在古聖言書中,不乏錯而能改的教導。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馬光《資治通鑑 · 漢紀》中的「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以...

中國文化-書籤牙籤

趣讀中國文化|在古代牙籤等於書籤?

中國文化-猶豫來源

趣讀中國文化|猶豫竟是兩種動物?

1:07

趣讀中國文化|「衣冠禽獸」是讚美?

1:33

趣讀中國文化|大門前石獅子如何分男女?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