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9/02/2024
2021年,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2021-2025年)定明了前进方向,描绘出发展蓝图。
发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来实现?“十四五”专题系列文章民生篇,从民生领域的不同范畴为大家解读。
本文为民生篇的第5篇文章,主要聚焦中国备受关注的人口问题。
“十四五”期间 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
由于医疗条件改善、生育率降低、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新挑战,可能造成劳动力下降、抚养比率上升、社会保障开支增加等影响,为社会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作为14亿人口大国,中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在“十四五(2021年-2025年)”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占全国人口20%以上,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占比将超过30%,约为4亿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应对老龄化 “十四五”聚焦“一老一小”工作
“十四五”规划中对此作了专门部署,提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主要从生育、养育、养老这三个方面入手,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近年逐步放开生育限制,2015年宣布实施“全面二孩”,到2021年时,出生人口中的二孩比率约50%,取得一定成效。2021年,政府进一步实行“三孩政策”,不过就成效不彰。
延伸阅读:从一孩到三孩 生育政策见证社会变迁
“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背后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包括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等。
十四五规划:怎样“幼有所育”?
在“幼有所育”方面,规划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对婴幼儿照顾和早期发展的政策支持。
中国托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显示,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数量超过4,700万,育儿家庭中,有4成有托育需求,当中仅有约4%得到满足。
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和“政策引导、普惠优先”的原则。
所谓“普惠”,主要特征包括面向大众、质素合格、经济可承受(有财政补贴)。
2020年-2022年间,当局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中央投资20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累计增加20万个托位。
截至2022年尾,中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约7.57万家,提供超过362万个托位,每千人口拥有的托位数为2.57个。
“十四五”规划将“托育”列为20个重要指标之一,指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在“十四五”期间,预期新增超过50万个示范性普惠托位。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要超过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
十四五规划:怎样“老有所养”?
所谓“一老一小”,怎样“老有所养”,亦是“十四五”规划关注的民生重点。
目前中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即90%长者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入住机构养老。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等。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的五年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下3个工作重点:
1、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俬、智能轮椅等产品;鼓励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成都重庆)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2、促进老年用品的科技化、智能化升级,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最新技术。
3、发展长者普惠金融服务,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融产品等。
国务院于2024年1月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拓展居家助老服务、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发展抗衰老产业、加强创科应用、打击涉老诈骗等26条举措,这是中国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
据内地平台“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约有76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涵盖“养老”“老龄”“老年”等字样,当中超过一半是近5年成立的。预期“十四五”时期,银发经济将逐步形成万亿级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