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食到百亿产业 “年轻”螺蛳粉成非遗

编辑︰闻华

  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会觉得是“老古董”,其实有些非遗技艺十分“年轻”。最新公布的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柳州螺蛳粉赫然在列,“闻着臭,吃着香”的独特风味,征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食客,更发展出完整产业链,带动几十万人致富。由一个街头小食,成为产值破百亿的特色产业,柳州螺蛳粉可谓传奇。

 

柳州螺蛳粉 日销170万包

  广西柳州曾以工业为主,是中国西南部工业重镇,如今拥有了另一个特色产业——柳州螺蛳粉。

  这种米粉以螺蛳汤、酸笋、花生、腐竹、辣椒、豆角、木耳等为原料,“闻着臭,吃着香”,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征服了众多食客。

当代中国-非遗螺蛳粉产业
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内的工人正生产袋装螺蛳粉。未来5年,柳州螺蛳粉产业计划达到500亿元产值。(图片来源:Getty)

  2012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这种柳州特色的街头小食走入大众视野,短短几年中从“小米粉”发展成“大产业”。

  2014年,柳州出现了第一家袋装(独立包装)螺蛳粉公司,让螺蛳粉走进商场和网店,迅速成为“网红”美食,日均网络销量由2015年的6万袋升至2019年的170万袋,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人民币,实体店销售额达到118亿元,周边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

当代中国-非遗螺蛳粉产业
柳州打造螺蛳粉旅游路线,2018年建成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展出螺蛳粉起源、发展及各个螺蛳粉品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螺蛳粉产业 提供30万个工作机会

  随着《柳州螺蛳粉汤(配)料包生产规范》、《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等一系列监管规范的出台,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一系列园区的建立,柳州已形成完整的螺蛳粉产业链。

  螺蛳粉产业园区吸引100多间相关企业入驻;竹笋、大米、木耳等原材料基地规模超过330平方公里;相关产业创造30多万个工作机会,催生出“酸笋闻臭师”等新职业,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2018年,螺蛳粉产业园扶贫产业链收入超过30亿元。

  延伸阅读:螺蛳粉闻臭师年薪百万

当代中国-非遗螺蛳粉产业
螺蛳粉产业帮助广西民众就业脱贫,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开设培训班,60名学员学习螺蛳粉制作技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柳州螺蛳粉生产区视察时,感叹说到:“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

  中国烹饪协会监事长、本次非遗饮食传统技艺评审组组长冯恩援,在接受传媒采访时表示,螺蛳粉等美食备受欢迎,是因为拥有厚重历史文化,跟随时代进步,满足了民众生活需求。

  延伸阅读:185项丨中国新增非遗名单 螺蛳粉臭豆腐都上榜

1:51

好吃到被列为国家“最高指示”?长沙臭豆腐入选“非遗”

1:55

国宝级浮雕“复活” 真人版《帝后礼佛图》传承中国千年艺术文化

科技守护传统文化 AI“找回”20万页古籍

中华千年医药文明 中医针灸获逾百国家认可使用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相关每周主题
南澳海胆糭

端午美食|深圳非遗海胆粽 海鲜入粽原来因为穷?

1:44

从街头小食到百亿产业 “年轻”螺蛳粉成非遗

1:51

好吃到被列为国家“最高指示”?长沙臭豆腐入选“非遗”

西安饺子宴|从108种到360种 非遗传人的突破

豆腐鼻祖?最脏豆腐?这些奇特豆腐原来是非遗!

住家菜里的非遗 这些豆腐有什么特別之处?

非遗素食技艺「功德林」 以「荤菜」出名的素食馆?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