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3000年 「活」在当下的古琴

编辑︰闻华

  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被视为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

  内地近年掀起「复古」热潮,现代的「知音人」,是怎样将这门「曲高和寡」的古老艺术传承下去呢?

古琴艺术列世界文化遗产

  古琴,古时称作「七弦琴」,是中国文士音乐的代表,其琴身构造、制作工艺、琴名含义、琴曲意境,无不寄托文人哲思。

  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以琴为首;清代《琴学正声》形容古琴是「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可见古琴艺术在中国古代的超然地位。

古琴艺术年轻人
2019年11月,在上海大剧院门前,100名古琴爱好者集体演奏,吸引市民驻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作为一门「曲高和寡」的艺术,古琴传承的「门槛」,不仅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还有如「天书」一般的琴谱。

古琴艺术神奇秘谱
明朝宁王朱权所编纂的《神奇秘谱》,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琴琴谱合集,图为《神奇秘谱》中的《广陵散》琴谱。(网上图片)

      与西方音乐不同,古琴的琴谱叫做「减字谱」,是一个个奇特的文字,並不记录音调和节奏,而只记录演奏指法和顺序。

古琴为甚么要「打谱」?

      将文字变成一首完整的琴曲,就要靠琴师来「打谱」,即是通过一遍遍弹奏琴曲,确定最终的音调、旋律以及呈现出的意境,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文学等的学科,对专业性要求极高,且耗时费力,有「大曲三年,小曲三月」的说法。

古琴艺术年轻人贵州
近年愈来愈多年轻人学习古琴艺术,图为贵州遵义市的一个古琴培训机构中,小朋友们正在专注练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没有了琴谱和会「打谱」、演奏的琴师,琴曲就面临失传命运。

  古代有「广陵一曲成绝响」的说法,就是因为魏晋时期古琴曲《广陵散》的琴谱,在很长一段时间內都是不知所踪,直到明代《神奇秘谱》中又重新出现,现代的《广陵散》琴曲则是由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所打谱和复原的。

古琴展故宫大圣遗音
北京故宫首个古琴文化展上,展出的传世名琴「大圣遗音」,这张唐代古琴长1.22米,是现存唐代古琴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张,至今仍能演奏,琴音完美符合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的古琴「九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此古琴艺术的传承,可谓人在技在,人走技走,从学习指法到传承艺术,更非一日之功。

      近年,内地掀起「复古」热潮,不少年轻人开始学习古琴,部分更成立琴社,以古琴演绎现代音乐,广受欢迎。

      延伸阅读:当古琴遇上哆啦A梦

AR和VR技术 推动古琴艺术传承

      曾经深藏宫廷的传世名琴和琴谱,亦现身各大博物馆展览,令更多人了解到古琴艺术的魅力。

古琴艺术互动装置
2020年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文物的时空漫游 「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上,参观者在《高山流水》古琴交互体验区展现「琴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馆藏88张古琴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於2019年起在钟粹宫举办首个古琴文化展,展出「大圣遗音」等传世名琴,以及琴谱等相关文物,以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展现一个古琴文化世界。

      延伸阅读:云看展:故宫与古琴文化

      不少展览则利用AR(扩增实境)、VR(虚擬实景)等新技术打造互动装置,让没有学习过古琴的参观者,亲身感受古琴音乐的美妙。

古琴艺术虚擬古琴上海
2020年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文博会上,江苏展区展出数码古琴,吸引参观者体验「抚琴」之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承载着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精神共鸣的追求。正是这些知音人的不懈努力,让古琴艺术穿越千年,「活」在当下。

王星记扇

改革开放|从公有制、承包责任制到市场化 杭州非遗王星记扇厂浴火重生

1:40

「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 源於这个独特工艺?

江苏百年窨糕 只有春天才能吃到?

百年神秘仪式 松花江「采冰」的真相是?

「冰墩墩」变「兔墩墩」 原型「兔爷」竟是北京守护神?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