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10-08
四川三星堆,是中国最神秘的考古遗址之一,可能也是“科技”元素最多的一个。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被形容好似“外星人”,考古现场更出现“太空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星堆“太空舱”有什么秘密?
香港故宫9月底开始举办“凝视三星堆”的特别展览,展出120件珍贵文物,当中近半数是近3年内最新发掘的重要文物,神秘的三星堆再一次引发关注。
2020年,三星堆遗址重启考古发掘工作,到2022年,在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共出土了金面具、青铜神树、丝绸等近1.3万件古蜀文明文物,惊艳世人。
同样令人惊叹的,还有三星堆考古现场出现的“太空舱”。
这是考古团队首次启用的工作舱,配备了小型变频环境控制系统、高压微雾加湿系统等科技设施,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
工作舱搭建在需要发掘的祭祀坑上,将整个祭祀坑完全笼罩在舱内,相当于将考古现场变成实验室。舱内配备的载人工作台可自动升降,搭载考古工作人员和文物落坑、出坑。工作人员还可以趴在工作台上,悬空清理坑内文物,令考古人工作环境更舒适,亦更有益保护文物。
三星堆考古科技:电磁感应与高光谱分析
三星堆考古应用的“黑科技”,远不止这一种,贯穿了整个考古过程。
发掘文物之前,首先要进行勘察。电磁感应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团队探测地下金属文物的位置。
高光谱分析扫瞄技术,可以对土壤一层一层地进行扫描,帮助考古人员发现一些“没有想到的”文物,例如丝织品之类。考古团队会因应扫描结果,调整发掘方案。
深埋地下几千年的文物比较脆弱,如丝绸、漆器、象牙等,取出时随时可能损坏。
考古团队在现场设立多个应急保护实验室,包括有机、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等,以便即时对文物进行“抢救”,这也是一个创举。
三星堆考古科技:3D打印文物“保护套”
3D数码和3D打印技术,被用来给文物製作“保护套”。考古工作人员先对文物进行3D扫描,在电脑中制作成3D影像,再透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一模一样的模型,根据模型为文物制作硅胶保护套。在文物出土时,就为文物贴上一层保护套,再裹上石膏,小心取出,进行修复处理,避免文物因接触空气而氧化。
对出土象牙的抢救性保护,是发掘工作的一大难点,被称为“和时间赛跑”。考古团队首次采用了高分子绷带等新技术:首先用铁丝带着棉线、纱布穿过象牙之间的缝隙;再为象牙裹上一层保鲜膜,避免“酥化”碎裂;然后用浸过水的高分子绷带裹住象牙,待其变硬固化后,将棉线、纱布绑在绷带上,就可以将象牙完好无损地提取出来。
文物上的细节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普通显微镜未必能捕捉到这些细节,这时就轮到“超景深显微镜”出手。
这种显微镜能够将文物样品放大几千倍,同时进行3D扫描,拍摄3D影像。考古工作人员在现场发现疑似纺织物的残留痕迹,第一时间用超景深显微镜进行观测,看到了清晰纹路,证明三星堆地区早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使用丝绸。
三星堆考古高科技 料成行业新标杆
三星堆目前共发现8个祭祀坑,考古发掘工作曾因技术问题中断30多年,直到2020年重启。一系列最新科技手段的应用,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考古工作“灰头土脸”的印象。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三星堆考古采用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开创了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新模式,“可以说为今后考古发掘和研究竖起一个新标杆”。
目前,三星堆已发掘的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仅占整个遗址面积的千分之二。未来,这个来自古蜀文明的庞大遗迹还会带来什么惊喜?三星堆考古现场又会出现哪些新的“黑科技”?大家都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由兵马俑考古 看中国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