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后重见天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出水 中国水下考古里程碑

编辑︰莫利

  清代古船时隔100多年重见天日!深埋上海长江口水底的清代古船“长江口二号”,11月21日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船体及周围发现600多件文物,这也是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

  江水浑浊、能见度低,木质古船又脆弱易损,团队是如何将它成功打捞出水?一起来了解。

最大最完整木质帆船 长江口二号顺利出水 

长江口二号
11月21日,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船体局部露出水面,初露真容。(网上图片)

  15年前,“南海一号”古船打捞出水,轰动世界,如今中国再一次对水下古代沉船进行整体打捞。

  从11月20日夜间到21日凌晨,万吨“大力”号作业船,与中国自主研发的古船整体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携手,启动智慧打捞监控系统,对这艘清代沉船进行水下整体打捞。

  经过4个多小时的水下持续提升,长江口二号古船在“奋力”轮中部月池露出水面,古船桅杆率先破水而出,清晰可见。

采用世界首创技术 将古船包裹打捞 

  本次打捞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代同治时期的贸易商船,船长约38.1米、宽约9.9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它是在2015年上海展开水下考古调查时,由声呐扫测技术被发现。

  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不过,这艘木质沉船的船体脆弱,又埋藏在深约5.5米的淤泥当中。

  打捞团队于是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也就是如同将整艘古船包裹起来,在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连同泥沙一起打捞上来。

长江口二号
11月21日清晨,露出水面的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局部。(网上图片)

  几天后,长江口二号将在打捞工程船的“怀抱”里,被送到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开启后续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当地还会就地建起古船博物馆。

  在进行整体打捞之前,调查人员已经先潜入水底,进行了小范围清理,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

长江口二号
在长江口二号的船体及周围,还发现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等大量文物,共计600多件。(网上图片)

  延伸阅读:水下考古几神奇?“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 工程规模全球最大

智能科技助力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重要的不仅是打捞一刻,前期的许多调查和采样工作,也十分关键。

  一直以来,浑水环境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瓶颈,上海长江口水域的情况尤其突出。长江口水下浑浊不清,水底的能见度几乎为零,给考古团队带来巨大挑战。

  来自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团队迎难而上,陆续研发出“水下沉船自动识别辅助系统”、全球首艘“智能化立体采样无人艇”及“机械人水下考古装备”等,又经过反复试验,找到增强图像的方法,令水下拍摄的青花瓷器图像,变得清晰可见。

  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还为长江口二号古船量身定制了“精海6号”环境探测无人艇,在艇肚里还携带了80里米直径的圆柱形“采样蛋宝宝”,到作业区域后,可以自动放到沉船区域采集数据。

长江口二号
上海大学“精海”无人艇参与长江口二号古船现场打捞作业。(网上图片)

  团队表示,目前还在加快构建水下考古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存储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海洋以及文物相关的海量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整合各种图像、文本、视频、文字,像福尔摩斯一样,为水下考古挖掘整理各种线索。

  专家表示,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这次古船成功打捞出水,也是是水下工程技术,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完美结合。

  延伸阅读:纪录片《又见三星堆》:解密古蜀文明 揭秘高科技考古

中国卫星,北斗卫星,高分卫星

天上多少“中国星”?在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就超300颗

上海高架桥“转身”

刷新世界纪录|190米长1.58万吨重 上海高架桥如何毫米级“转身” ?

通关|又缩短!内地调整防疫措施 入境隔离减至“5+3”

珠海航展开幕 多款空军装备首次亮相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中国推出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如何用信用卡?移动支付不必登记个人资料?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