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後重見天日!「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出水 中國水下考古里程碑

編輯︰莫利

  清代古船時隔一百多年重見天日!深埋上海長江口水底的清代古船「長江口二號」,11月21日被成功整體打撈出水,船體及周圍發現600多件文物,這也是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

  江水渾濁、能見度低,木質古船又脆弱易損,團隊是如何將它成功打撈出水?一齊來了解。

最大最完整木質帆船 長江口二號順利出水 

長江口二號
11月21日,長江口二號古船的船體局部露出水面,初露真容。(網上圖片)

  十五年前,「南海一號」古船打撈出水,轟動世界,如今中國再一次對水下古代沉船進行整體打撈。

  從11月20日夜間到21日凌晨,萬噸「大力」號作業船,與中國自主研發的古船整體打撈專用工程船「奮力」輪攜手,啟動智慧打撈監控系統,對這艘清代沉船進行水下整體打撈。

  經過4個多小時的水下持續提升,長江口二號古船在「奮力」輪中部月池露出水面,古船桅桿率先破水而出,清晰可見。

採用世界首創技術 將古船包裹打撈 

  今次打撈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一艘清代同治時期的貿易商船,船長約38.1米、寬約9.9米,已探明有31個艙室。它是在2015年上海展開水下考古調查時,由聲吶掃測技術被發現。

  它是中國水下考古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木質帆船。不過,這艘木質沉船的船體脆弱,又埋藏在深約5.5米的淤泥當中。

  打撈團隊於是採用世界首創的「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即是如同將整艘古船包裹起來,在不造成破壞的情況下,連同泥沙一齊打撈上來。

長江口二號
11月21日清晨,露出水面的長江口二號古船船體局部。(網上圖片)

  幾天後,長江口二號將在打撈工程船的「懷抱」裏,被送到黃浦江畔的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開啟後續的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當地還會就地建起古船博物館。

  在進行整體打撈之前,調查人員已經先潛入水底,進行了小範圍清理,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

長江口二號
在長江口二號的船體及周圍,還發現了紫砂器、越南產水煙罐等大量文物,共計600多件。(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智能科技助力長江口二號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重要的不僅是打撈一刻,前期的許多調查和採樣工作,亦十分關鍵。

  一直以來,渾水環境是中國水下考古發展的樽頸,上海長江口水域的情況尤其突出。長江口水下渾濁不清,水底的能見度幾乎為零,給考古團隊帶來巨大挑戰。

  來自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的團隊迎難而上,陸續研發出「水下沉船自動識別輔助系統」、全球首艘「智能化立體採樣無人艇」及「機械人水下考古裝備」等,又經過反復試驗,找到增強圖像的方法,令水下拍攝的青花瓷器圖像,變得清晰可見。

  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還為長江口二號古船量身定制了「精海6號」環境探測無人艇,在艇肚裏還攜帶了80里米直徑的圓柱形「採樣蛋寶寶」,到作業區域後,可以自動放到沉船區域採集數據。

長江口二號
上海大學「精海」無人艇參與長江口二號古船現場打撈作業。(網上圖片)

  團隊表示,現時還在加快構建水下考古人工智能知識圖譜,存儲與中國歷史、人文、地理、海洋以及文物相關的海量大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整合各種圖像、文本、視頻、文字,像福爾摩斯一樣,為水下考古挖掘整理各種線索。

  專家表示,長江口二號古船,是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發現,填補了中國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這次古船成功打撈出水,也是是水下工程技術,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完美結合。

  延伸閱讀:紀錄片《又見三星堆》:解密古蜀文明 揭秘高科技考古

中國衛星,北斗衛星,高分衛星

天上多少「中國星」?在軌「空間基礎設施」衛星就超300顆

上海高架橋「轉身」

刷新世界紀錄|190米長1.58萬噸重 上海高架橋如何毫米級「轉身」 ?

通關|又縮短!內地調整防疫措施 入境隔離減至「5+3」

珠海航展開幕 多款空軍裝備首次亮相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中國推出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如何用信用卡?移動支付不必登記個人資料?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