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有哪些入选?

编辑︰莫利

  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日(3月22日)在北京公布,到底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入选呢?一起来看看!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公布 南海沉船等入选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最后入选的10大考古发现如下(按年代早晚排列):

1.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

  跋山遗址群,是8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保存了距今5万至10万年的古人类活动珍贵证据。

山东跋山遗址群
这个遗址群是在2020年一次水库泄洪后偶然发现。上图为用火遗迹,下图为8米厚底层堆积。(网上图片)

  这处遗址群的文化堆积达近8米,揭示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石器工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演进的清晰轨迹。目前,已累计发掘的面积达到225平方米,出土并采集了2.6万件文化遗物。

2.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距今约6,500至5,000年,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2017年至今,经过多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壳丘头遗址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有少量的施红衣陶。(网上图片)

  相似的遗存,还见于闽侯溪头遗址下文化层、金门的富国墩等遗址,尤其与台湾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显示出台湾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联。

3.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

  磨盘山遗址,位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

  该遗址是皖南(即安徽南部)地区目前揭露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遗物最多的遗址,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

2023年的发掘工作包括清理178座墓葬,35座房址,出土遗物近2,000件。(网上图片)

  该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谱系完整,是当地少有的连续延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对于探究当地以及整个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以及先秦社会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4.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是实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遗址。

2015年至今,在此开展的多学科考古获取了一批重要遗物,包括大量碳化粟(图中右),这是长江中游发现最早的粟作遗存。(网上图片)

  该遗址在1954年被首次发现,先后经过4次考古工作,相继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5.河南永城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于2021年被发现,在此发现了大型墓葬以及环壕设施,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绿松石、石圭等随葬品,可见该遗址是当地新石器时代的高等级聚落。

在王庄遗址还可以见到史前独特的葬俗“叠葬制”,现场一座座墓葬紧密相连、层层叠压。(网上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该遗址出土的彩陶,既有仰韶文化元素,又有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风格,见证了史前时代,中国东西部文化的融合和南北文化的交流。

6.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

  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于郑州商都内城东南,距今约3,400年,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

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
该墓地由通道、墓葬、祭祀遗存等组成,是一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结构与功能明确,又具有整体系统性。(网上图片)

  这处墓地出土了扇贝形金覆面、绿松石、青铜器、玉器等,当中“金覆面”备受外界关注。

  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展示了早商时期,高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规范,是郑州商城近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延伸阅读:郑州首次发现商代“金面罩” 与三星堆有渊源?

7.陕西清涧寨沟遗址

  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寨沟村,是一处商代大型聚落遗址,分布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

体量巨大的夯土建筑、成熟精细的陶范遗存、前所未见的商代大墓、精美的出土文物,在中国北方地区为目前仅见。(网上图片)

  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上层物质文化相同,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8.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四角坪遗址,位于礼县县城东北的四格子山顶部,海拔1,867米,建筑形制规整,错落有序,是一处秦代大型礼制建筑遗址。

该遗址体量巨大,布局严谨,且建筑形制具有一定独特性,如中心天井不见于后世礼制建筑。(网上图片)

  四角坪遗址,是国内目前仅见的秦帝国时期代表国家意志的礼制性建筑群,是从王国到帝国阶段转型的标志性建筑,对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礼制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9.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

  霍州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1970年代被发现,2022至2023年,多部门联合对陈村瓷窑址,开展了首次考古发掘工作。

霍州窑约在北宋后期开始烧造,在金代达到成熟,以细白瓷产品为主流特色产品,装饰特征主要是细凸线纹印花。(网上图片)

  霍州窑的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北方地区白瓷瓷业,特别是精细白瓷发展的缺环,是北方地区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10.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三亚东南约150公里海域,是中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已从两艘沉船遗址提取出水文物500多件(套)。(网上图片)

  其中,一号沉船年代大致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船货以景德镇窑瓷器为主,推测是从福建或广东出发,前往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的民间商船。

  二号沉船年代大致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推测是从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运载乌木等货物返航中国的民间商船。

国家文物局:考古新发现生动展示中华文明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关强表示,过去的一年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考古中国”24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26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系统开展,1,367项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有序实施,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关强表示,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这些考古新发现,以更加鲜活的笔触,生动展示了中华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是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延伸阅读:中国考古大发现:从河南小村出发 探寻文明起源

  延伸阅读: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发现 两艘明代沉船 逾10万件文物

澳门、中山、珠海

大湾区历史|丁新豹忆澳门最早接触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湾人才辈出

流失文物

38件明清流失文物从美国“回家” 圆明园兽首下落如何?

“雪龙2”号访港5天 停泊海运码头 市民踊跃报名登船参观

“雪龙2”号四月访港 市民免费登船参观 一文看清报名攻略

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中国推出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如何用信用卡?移动支付不必登记个人资料?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