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多少“中国星”?在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就超300颗

编辑︰纪小廷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历经5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轨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卫星遍布地球上空,构建成“天地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在经济、民生、社会等方方面面服务国家及民众。

3类卫星 构建中国“天地一体化”基础设施

当代中国-航天航空-回顾中国航天科技史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搭载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航天科技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网上图片)

  近日,由国家航天局、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开幕,媒体在本次大会上获悉相关数据。

  据悉,中国“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目前在轨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以卫星通信、遥感、导航为主体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已经形成。

中国卫星300多颗-北斗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并列世界4大卫星导航系统。(图片来源:Getty))

  应用卫星主要分为3大类,即上文提到的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

  通信卫星,可用来提供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码宽带等服务,“东方红”系列就属于通信卫星,另外还有“中星”、“亚太”、“天通”等系列。

  遥感卫星,也是对地(球)观测的卫星,以“高分”、“风云”、“资源”、“海洋”等系列为代表。其中“高分”是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设施,而“风云”就主要服务于气象观测。

  导航卫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北斗卫星。今年是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两周年,在全球超12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为使用者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服务。

  延伸阅读:北斗 高分 实践......中国卫星名字你弄明白了吗?

中国遥感卫星逾200颗 实现每日1次全球覆盖

中国卫星超300颗-高分七号
“高分”系列是中国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设施,图为高分七号卫星拍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影像,可见其清晰程度很高。(网上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300多颗在轨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中,200多颗属于遥感卫星,数量居于世界前列。

  如前文所提及,遥感卫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的卫星,简单地说就是给地球拍照,获取相关影像和数据。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介绍:目前16米解析度的中等解析度卫星,可以实现每天对全球一次覆盖;1米解析度的卫星,每5个小时就能够对世界任意地区进行成像。

  延伸阅读:卫星和耕田有关? 中国第一颗精准农观测卫星“高分六号”

中国遥感卫星 开放数据协助“一带一路”国家

长征八号一箭22颗卫星01
中国卫星发射能力日益提升。2022年2月,长征八号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图片来源:我们的太空@微博)

  除了服务本国,中国对于对外援助亦非常重视。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约有70%的国家和地区对数据资源都比较贫乏,需要得到数据支援。

  11月21日,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平台聚集高分卫星、民用航天科研卫星、国际合作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30多颗卫星数据资源。其中,平台国际版就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卫星数据和产品服务。

  赵坚介绍说:卫星本身就是在全球进行运行的,可以很方便获取世界各地的影像数据。因此中国这些空间数据,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造福各地发展。

相关标签
创科博览

创科博览2022|一文看清 国家级明星展品 有哪些亮点活动?

江泽民

江泽民逝世|享年96岁 “三个代表”思想获写入党章

上海高架桥“转身”

刷新世界纪录|190米长1.58万吨重 上海高架桥如何毫米级“转身” ?

长江口二号

150年后重见天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出水 中国水下考古里程碑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中国推出外籍人士支付指南 如何用信用卡?移动支付不必登记个人资料?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