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世上最完整佛教藝術寶庫

撰文︰潘少權

  中國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見稱,既有最精采的講經變文,亦見精美的石窟彩塑,多樣的洞窟形制,而豐富的壁畫內容如漢唐元代的綠樹青山、庭台樓閣、壯麗城池、雄偉殿堂……更是多采多姿。

中國藝術寶庫敦煌 壁畫有助研究東西藝術史

  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敦煌壁畫中的大千世界,竟孕育在戈壁荒漠中,而且延綿千百年,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既繼承了漢代以還的藝術傳統,又不斷吸收,融合印度、中亞和西亞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佛教美術史的發展歷程,記錄了中國和西域地區藝術交流的歷史,對研究東西藝術史都提供重要條件。

經過數碼化,在洞窟以外也可以欣賞數碼版的敦煌壁畫。圖為在上海舉辦的敦煌VR互動展覽。(圖片來源:Getty)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多元,有佛像經變文、佛教故事史迹,還有供養人和裝飾圖案等題材,其中更有不少當時日常生活的描述。(圖片來源:Getty)

  是甚麼成就了敦煌?

  是甚麼因緣出現了莫高窟?

  又是甚麼原因促使有些人在這麼長的時間,用這麼多的錢和精力,去持續的在敦煌這個生活條件不算理想的地方,開洞造像畫畫譯經呢?

  延伸閱讀《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歷經多個朝代,千多年擴大修建,有洞窟700多個,壁畫幾萬平方米、塑像2,000多尊,是全球現存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標。(圖片來源:Getty)

  在壁畫中的敦煌變文內有一點綫索,就是出錢供養僧侶的供養人,有達官貴人,有商業巨賈,他們是虔誠佛教徒,願意持續的佈施,支持僧侶在此開洞畫畫譯經。他們明白到,即使繙譯了的佛經文字艱澀,不是一般人易明。

敦煌榆林第25號石窟,壁畫是精美的彌勒經變,被譽為最優秀的洞窟之一。建於中唐前朝,有盛唐餘風。不過,此鋪彌勒經變只畫了下生經變,沒有上生內容。(網上圖片)

  中國農民多,又盡是文盲,要他們了解佛經是很困難的,即使有人說法解釋,也未必說得通、講得明;反而畫了出來,看着圖畫,不言自明,於是開創了洞窟文化。

  延伸閱讀中華文化守護者「敦煌女兒」樊錦詩

經過數碼化,在洞窟以外也可以欣賞數碼版的敦煌壁畫。圖為在上海舉辦的敦煌VR互動展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藝術畫師 妙筆生花勾勒艱澀佛經

  敦煌的每個洞窟就像一個寺院,僧侶窮多年精力,把不同佛經以壁畫形式勾畫出來,即所謂的經變文。由此看到僧侶對佛經的深刻認識,亦見畫師的妙筆生花,更重要的是當望見佛經壁畫彩塑,虔敬之心油然而生。

莫高窟受到環境侵蝕,壁畫不斷剝落退化。通過數碼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可以更好地將敦煌現狀保存下來。(圖片來源:Getty)

  至於現存洞窟,則採取技術穩固泥沙、減少流沙、控制參觀人流等。

  保育敦煌,認識過去,才放眼未來。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旅遊成風 莫高窟設人流管制保育壁畫

「雙11」如何由校園活動演變網購盛事?

爭取恢復合法席位遇阻撓 回顧中國與聯合國淵源

《末代皇帝》紫禁城取鏡 成西方電影首例

英女王逝世|英女王訪華與鄧小平會面 解決香港問題 二度訪港 展現親和力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