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3/01/2022
疫情下,深圳市政府今年繼續提倡「就地過年」。深圳自改革開放成為一個移民城市開始,外來人口佔比近7成,每年春運「人口大遷徒」的盛況都成為國際熱話。改革開放40年來,從一張張春運的照片,可以看到歷年來深圳民工趕回家度歲的變化。
由改革開放應運而生
所謂「春運」,是指春節前15天、春節後25天,合共40天春節回鄉的人口流動。春運的火車票在每年12月已開始發售,若把每年搶購車票的時期都計算在內,中國人民每年花在春運的時間要比想像中更多。回鄉過年的人都知,每年春運既愛且痛,愛是難得回鄉與家人團聚,痛是回家路上的不容易。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外來人口佔比近7成,從改革開放開始,已與春運畫上等號,有深圳就有春運。
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交通網絡不盡完善,人民購買火車票空前擠擁,「一票難求」,春運壓力十分大。當年市民為了買火車票通宵排隊。因為買票人太多,往往出動武警來維持秩序,以避免造成踩踏事故發生。夜晚氣溫較低,市民穿厚衣、帶備小凳子通宵輪候,可第二天還是因為一早售罄,要等到第三天再繼續作戰。
買到車票的,要擠上車也不容易。當年火車班次不多,很多人買的只是沒座位的「站票」。改革開放前的火車是一律都是綠色的,大家爭相擠進車廂,有些索性從車窗擠進去,椅子上、走廊上,甚至廁所裏全都是人,環境十分惡劣。那年頭物資短缺,深圳回鄉的人會揹起大包小包回鄉,很多人都愛從香港購買大型彩色電視機、電腦、美食時裝回鄉,把最好的都在一次春運全都帶回家。
2005年,深圳地區春運達到最高峰。那一年撥打訂票電話的深圳旅客每小時超過200萬人次。「黄牛黨」大行其道,把車票以倍計炒賣。不過,黄牛黨的出現亦同時令一些無法買得車票的人給了一道捷徑。沒辦法,是供與求的現象。
高鐵出現 春運自改革開放後大變化
2011年深圳北站落成服務後,高鐵大大提升了人民回鄉的質素。購票不再只有排隊,也有網上購買,放便多了。人民回家雖然都是大包小包,但回家的路就輕巧得多了。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經濟發展加速,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春運不再是火車、鐵路,還有飛機、自駕車也十分多,春運各路依然繁忙,但人民有了選擇,回家的心情踏實得更多了。
深圳人民質素提升了。2015年以後一些志願機構會為春運提供免費的照顧服’務,為改革開放下深圳春運帶來體貼之舉。中國第一志願者之城名為「暖冬行動」會在火車站看到有老有弱的,會主動走上前幫忙,照顧他們上火車。「深藍志願者」協會是另一志願機構春運時駐深圳北站,有為不懂上網買票的老人即時上網購得車票,也有幫忙別人提大包小包,直至到達火車為止。
在高鐵上,有餐飲服務,人民不再狼狽回鄉,衣著也精心選戴的,笑容也多了。回鄉變得輕鬆多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國家重要的對外開放經濟體系,由全國各省市而來的民工,組成了春運的龐大陣容。改革開放40年以來,全國經濟的變化、深圳人民素質的改變,塑造成春運五彩繽紛的生命色彩,為人們留下眾多歷史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