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

  內地一個綜合節目曾邀請了張衛健作嘉賓,他在台上的表現,有媒體事後以「起雞皮」來形容。 

  事緣張衛健在台上重現當年他主演《鹿鼎記》韋小寶一角時的一段經典台詞。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他重現當年劇中的語調、表情,以及韋小寶獨有的不羈。有網民聽了雖然感受得到張的出色演技,也為他說出一句過氣的潮語而感到「起雞皮」。 

  不過,也有觀眾陶醉於韋小寶的風采,享受其中。 

  話說「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這句話不是劇中原創的,它出自粵劇名曲《客途秋恨》開首的說話,意思為:「在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的時節,渴望愛人的心情永遠度日如年。」 

  延伸閱讀:「張中和」與「尊重我」 

 

「張中和」與「尊重我」

  隨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外來語言常融入當地語言當中,出現「本地化」現象。   近年,不少香港人對普通話已達到「聽得懂、說得準」的程度,還有人將廣東話和普通話融合使用,甚至成為網絡潮語。

  在2022年流行的網絡潮語當中,便有「張中」及「張中和」的說法。

  這潮語表面上看起來像一個人名,其實意思就是「尊重我」,即是以港式口音,讀出普通話中「尊重我」的讀音。

  至於不被尊重在網絡潮語當中又有另一說法,就是「0尊」。0就是零,尊就是尊重,0尊的意思就是缺乏尊重或毫不尊重。

  除了張中和...

不是飯團:飯圈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諧音挪移中文而來,是眾數,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而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則叫「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飯圈」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更成為了Google香港2021年度熱搜意思第一位,由此可...

白頭摩羅

  開埠之初,香港人經常稱印度人為「摩羅差」,現在這個稱呼已很少聽見了,而用「白頭摩羅」一詞的更是少之又少。那什麼是「白頭摩羅」呢?

  不少印度人會在頭上圍上白色的頭巾,他們本來已被稱為「摩羅差」,加上白圍巾也就順利成章成為「白頭摩羅」了。

  當時這些「白頭摩羅」,多從事放小額貸款的工作。他們不算是借貴利,只是借貸三幾亳子予勞苦大眾;又由於他們經常帶着銅銀大的耳環作飾物,所以又得到了「大耳窿」的稱呼。

  「白頭摩羅」的稱號差不多...

堅過石堅

  形容事情千真萬確、真材實料,有時會聽到有人說「堅唔堅呀?」但是會說「堅過石堅」的,已買少見少了。

  石堅生於1913年,在40年代投身演藝圈,以飾演反派角色為人熟悉,當中以《黃飛鴻》中的「奸人堅」,在演藝界奠定了一代奸人的至尊地位。

  石堅除了演戲了得之外,還多才多藝。他當年是以化妝師的身份首次踏入演藝圈的,曾是「萬能泰斗」粵劇老倌薛覺先的化妝師。

  石堅也精通北派武術。70年代的武打電影《龍...

Yo!駛乜驚呀!

  所謂潮語,就是某一時代或時期的流行用語,用到了,會立刻透露了你的年齡秘密。    最近,在網絡平台上便有人重新整理「老餅潮語」,有些老土到令人一聽就有「打冷震」的感覺。究竟有哪些老餅潮語或瀕臨消失的潮語呢? 

  昔日的潮語不少都在電視劇而生的。在90年代,張衛健在電視劇《西遊記》中飾演孫悟空一角,當中就有一句經典對白:「Yo!駛乜驚呀!」劇中,張衛健跳脫的造型以及生動的話語,成了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而「Yo!駛乜驚呀!」,就表現出孫悟空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大家還記得,張衛健說這句話時,必然配上一...

「攔坦」是何含義?

  你聽過有人形容那些粗俗無禮的人為「攔坦」嗎?這個形容詞現在已不常聽到了,但在年長大叔口中偶爾還會聽到。

  「攔坦」正寫為「蘭單」或「蘭彈」,原來最早時並不指粗劣的人,反而頗為文雅。

  乾隆年間成書的《吳下方言考》,內有紀錄唐朝官員蘇頲的《詠死兔》詩:「兔子死蘭彈,將來掛竹竿,試移明鏡照,無異月中看。」《吳》書注:「『彈』讀若『攤』,狀物之死而柔者,曰『蘭彈』。」

  可見,蘭彈原本是指柔軟之物,而後演...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君子用世 隨大隨小」下一句是?

  我們形容做人要盡力、負責任,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君子用世,隨大隨小,皆全力赴之」。

  君子用世,就是為世所用的意思。在世做事,要的是積極投入的態度,無論做大事也好,小事也好,都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就是君子應有的態度。

  原句出自魏源的《默觚 · 治篇》,而這位魏源是何人呢?

  魏源 (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天才...

范仲淹燒蚊帳

  節儉是中國傳統美德,在司馬光《資治通鑑 · 梁紀》就有一句名言:「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儉節約,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節儉聞名的,他曾對兒子說過:「我最不願意的,是看着兒女安享父官的富貴俸祿。」

  當年,第二位兒子純仁結婚時,曾請匠人以高貴的綺羅製作蚊帳。范仲淹知道後十分生氣,對兒子訓斥一番:「吾家素清儉,安得亂我家法」,並警告說:「如將羅帳拿來家中,『當火於庭』。」兒子聽後慚愧不已,遂不再...

過則無憚改 獨則毋自欺

  當我們做錯事,但用諸多借口為自己開脫時,會被人說「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時一句類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廣賢文》的「過則無憚改,獨則無自欺」。

  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不要害怕改過,獨處時也不可自己欺騙自己。

  古時,能夠做到過則無憚改的,就有著名的「周處除三害」故事。

  周處是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藝,可是經常欺壓百姓,令百姓見他紛紛躲避。

  有一天,他聽到一位老人說起當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經常傷人;二是水下有...

取之有度 用之有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要重視生態,有環保意識,要「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話出自唐代著名政治家陸贄的奏議《均節賦悅恤百姓六條》。

  陸贄因為看到朝廷苛徵賦稅,遂上奏議,大意指對於自然和社會產出的各種資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節制地使用,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作長遠的規劃和打算。陸贄同時也藉這個奏議,勸諫朝廷體恤百姓,不要苛徵賦稅。

  到今天,環保成為國家乃至全球的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古代「勸酒」有專門職位?

  自古以來,酒都是宴會必備的,但原來酒不是隨便喝的。   古代有「酒令」,自唐朝起,宴會上「酒令」已是一項有儀式章程的酒事活動,又或稱為「勸酒」。

  唐代,「勸酒」統稱為「酒糾」,也有叫作「席糾」、「觥使」。按照職責不同,又再分為「明府」、「律錄事」、「觥錄事」三職。

  「明府」是酒席上最有威望的人,負責監督整個宴飲活動。明府一定是擺設酒席的主人,而是類似於現在的公證人,要德高望重,負責監督整個飲酒活動。

  「律錄事」負責宣令、行酒、判斷是非...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不貴於無過 而貴於能改過

  要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古代很重視個人的修養,特別看重「錯而能改」。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有一句名句「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就是說一個人從來沒有犯錯固然值得欣賞,但更可貴的就是一旦犯了錯而能改過自新。

  在古聖言書中,不乏錯而能改的教導。除了王守仁外,有司馬光《資治通鑑 · 漢紀》中的「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可以...

知恥近乎勇

  中國有不少自古流行的金句,當中都有大智慧,其中儒家學說對於「修身」之道,就有一句名句:「知恥近乎勇」。

  這句話出於《禮記 · 中庸》,意思是指知道羞恥,就接近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了。一個人有了羞恥的心,即是懂得自省,如能進而自勉自勵,勇於改過,就是真正的勇敢,達到「修身」之道。

  中國古代有不少偉大人物都有知恥之心,成就崇高品格,例如孟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莊子「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以及...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這句說話怎麼解?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需要大量陽光的果樹遇上陰天,產量及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延伸閱讀:清明南風夏...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清明節又稱為植樹節,清明節植樹風俗在不少地方都一直保留着。這是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樹木成活率高,生長快。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就是在告訴人們,抓住農時,適時種植,一年收穫就能豐收了。

  這句諺語還與祭祖有關。

  古時的陵墓和山墳大都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時候人們才會去掃墓。每到祭祖的時候,人們往往發現墳墓被雜草覆蓋,不容易尋找,於是有人在墳頭種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讓墳墓變得顯眼,下一年掃墓...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一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延伸閱讀:清明節小吃青團爆紅 「包羅萬餡」引老字號互拼   

上墳不帶五果 家中無災禍

  4月清明節前後,很多人都會去掃墓。掃墓會帶備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來掃墓拜祭先人?俗語有說:「上墳不帶五果,家中無災禍」,哪五種水果不宜供奉給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離的意思;三是莓類水果如草莓、藍莓,因為「莓」普通話有「沒」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隨祖」,傳統認為對祖先不敬;五則是多種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認為是「不夠純潔」,恐有不敬之嫌。

  中國傳統祭品都與...

中國古代也有愚人節?

  大家知道4月1日是「愚人節」,為甚麼會有「愚人節」?誰是愚人?

  愚人節,相傳源於法國。但原來類似的活動節慶,早在中國古代已經出現。

  東漢漢武帝劉徹時期的僧人逸飛所著《局門廣錄》卷四記載:「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詭誆為戲,長老不以非禮禁。」

  大意說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輕人會用互相欺騙的方法來開玩笑,而長輩也不會搬出禮法來掃興。

  而西方愚人節由來,就是源自15...

揚州炒飯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歡吃的「揚州炒飯」,是用雞蛋、蝦仁、叉燒等食材烹調而成的美味炒飯。揚州炒飯遠近馳名,它的由來有什麼特別呢?

  這道美食的由來有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相傳是隋煬帝南巡江都(今揚州)時,命人煮他喜歡吃的「碎金飯」,就是雞蛋炒飯,從此揚州人便把金色的雞蛋炒飯稱為「揚州炒飯」。

  也有另一個傳說,揚州炒飯出自民間。早在春秋時期,揚州古運河邗溝上的船民,喜歡用雞蛋炒飯。當時人們會把中午的剩飯留到晚上,加入一兩隻雞蛋...

咸豐年嘅事 是什麼事?

  如果說到一些陳年舊事,廣東話會說「咸豐年嘅事啦」。   這句話其實話中有話,表示「不提也罷」。究竟咸豐年發生甚麼事,令後人會不願再提呢?

  清朝皇帝咸豐1850至1861年在位,這段時間廣東一帶發生了不少事件。例如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創立太平天國;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60年更是簽訂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割讓予英國。

  所以,咸豐年這段時間對廣東人來說有很多不好的回憶,不提也罷。因此,後來廣東人說起不堪回首的往事時,...

事急馬行田

  你一定聽過中國象棋。中國象棋易學難精,例如有「馬行日、象行田」的規矩,那麼「事急馬行田」又是甚麼意思?

  《三國志·魏書·李樂傳》就記載了「事急馬行田」的故事。

  在魏文帝黃初六年,位處東吳的孫權率兵親征魏國,直逼曹魏轄下的江夏城。

  由於駐守江夏的守將文聘被圍困,而曹魏大將軍的侄子厲涼,就受命返京求援。厲涼原計畫3天才能抵達京城,若要縮短行程,必須踩踏田地而不走正常大路,而按照當時規定,軍士若踩踏...

「踢嗮腳」與馬有關?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工作壓力大,每天都要「踢嗮腳」。「踢嗮腳」原來還與馬有關,你又知道嗎?

  一群馬賽跑的時候,前馬蹄與後馬蹄交替迅速,在旁邊看起來就像馬腳互相在踢一樣,非常忙亂,就形成所謂「踢腳」了,而「踢嗮腳」的忙碌程度就更勝一籌了。

  這個詞到了今天亦非常常用,形容非常忙碌、忙亂的感覺。

  延伸閱讀:䟴腳 (un 腳) 

醟醟哋 VS Wing Wing哋

  一班朋友吃喝暢飲,酒過三巡有醉意,有人就會形容自己「有點暈,Wing Wing哋」,「Wing Wing哋」其實正字為「醟醟哋」,「醟」同樣音「Wing」。

  在《抱朴子·內篇·論仙》中有這個字,「覆溺者不可怨帝軒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儀之為酒。」意思說覆舟遇溺,不要怪責當初發明造船的人,同樣自己喝醉,不要怪責釀酒的人。就是指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把責任推卸給人,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是上策。

  延伸閱讀: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