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9/05/2023
他日卧龍終得雨,今朝放鶴且沖天。5月28日,中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成功從上海虹橋機場飛抵北京首都機場。這標誌着C919「研發、製造、取證、投運」全面貫通,正式投入商業飛行。
C919首次載客 130旅客「搶鮮」乘搭
5月28日上午10時32分,中國東方航空使用中國商飛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行MU9191航班,開啟首次商業載客運營。經過1小時59分鐘的飛行,C919從上海虹橋機場順利抵達北京首都機場,近130名首航旅客「搶鮮」感受C919空中體驗。

乘搭及飛行體驗如何?客艙內共有8個公務艙座位、156個經濟艙座位,旅客李先生說:「座椅和走道都比較寬敞,飛機噪音比想像得小,乘坐很舒適。」客艙內還有20個12英寸吊裝顯示器,支持1080P高清電影放映。
首航機長趙宏兵評價:「駕駛艙充滿科技感,有5塊15.4英寸高清顯示幕,給飛行員帶來了簡潔、現代的人機交互駕駛體驗。機頭用了4塊大面積雙曲風擋玻璃,飛行員的視野更加開闊,也更節能。」

C919突破技術 數十載研發國產率達60%
C919「一飛衝天」,幾代中國航空人理想照進現實。從1970年中國自主研製的「運10」飛機立項,到2023年C919首次商業載客飛行,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已經持續了53個春秋。單就C919而言,從研製、攻堅、直至首次商業飛行,也已經歷經十餘載。
大飛機通常指的是起飛重量100噸左右、載客超過150人的飛機,由幾百萬個零部件所組成,技術門檻高、研製周期長、系統複雜,被稱為「現代工業之花」及 「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C919的設計研製過程中,中國掌握了民用飛機產業的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技術,帶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群體性突破;另外數碼技術、智慧裝備的應用也是C919一大亮點。
目前C919國產化率已達60%,且將繼續提高直至完全國產化,此刻最需要補足的是一顆「中國心」(國產引擎)。在這方面,中國研製中的「CJ-1000A」(長江-1000A)客機引擎已有相當進展。

C919打破壟斷 期待世界航空ABC格局
就全球來看,民用客機製造業目前是「空中巴士(Airbus)+波音(Boeing)」的壟斷格局,中國在這個格局下製造自己的大飛機,說明了國家自主創新的勇氣和水平。因此C919商業首飛也引發國際關注。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C919商業首飛意味着波音和空中巴士幾十年來的「雙頭壟斷地位」在中國市場受到了挑戰,儘管這一挑戰規模尚小,卻頗具象徵意義;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也稱,中國商飛C919有望打破空中巴士和波音單通道噴氣式飛機的主導地位。

也有網民形象地表示,期待在世界藍天上,中國的C(C919)能和歐洲的A(Airbus)、美國的B(Boeing),ABC共同翱翔。
據悉,目前C919全球訂單已突破1,000架,ABC共同翱翔的景象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