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甪端是甚麽?

編輯︰流螢

  在故宮,不難發現有一對動物形象的雕像,經常放置於宮殿的兩側堂階之上。原來這對造型獨特的擺設叫做「甪端」。究竟甪端是甚麽?它有甚麽作用呢?

  在中國古代傳説中,甪端(「甪」粵音:「六」)是一種瑞獸,關於它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朝的《漢書·司馬相如傳》。

  甪端的造型大多以豬、牛為主,整體外形形似麒麟,因此民間經常將甪端和麒麟視作一對兄弟。

  一開始,甪端其實只是一種普通的奇珍異獸,並非神獸,隨着歷史的推進,自宋朝起,逐漸被賦予了「神力」。

  到了明清時期,甪端被正式視作祥瑞神獸之一,外貌特徵亦基本確定,主要有犀角、獅身、熊背、魚鱗、牛尾等特徵,其形象常用於各種器物上,像是香爐、印章,又或是作為門前的雕像。

太和殿甪端
圖為故宮太和殿正殿,龍椅兩側擺放了一對甪端造型香爐。(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甪端形象除了出現在民間,有吉祥如意和風調雨順的寓意外,皇宮中同樣會出現它的身影。

  在故宮宮殿,例如太和殿養心殿,常以甪端造型的香爐,放置在皇帝寶座兩側,周圍還有屏風、掌扇、垂恩香筒等裝飾,寓意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要秉公執法、光明正大,更要體恤百姓,成為一代明君。

金甪端香薰
圖為北京故宮收藏文物「金甪端香薰」。(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延伸閲讀: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相關標籤

九龍壁與「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象征帝位,這個詞出自《易·幹》:「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紫禁城內就有不少象徵九五之尊的地標,其中一個就是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的皇極門外,有一座長29.4米、高3.5米、厚0.45米的九龍壁,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該九龍壁建於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壁上有九條大龍,正中央是黃龍,兩側各四條行龍。 

  古人把數字分為「陽」和「陰」,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是為天子之尊的重...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有甚麼是借春雨而寄情的悽美詩句呢?這裏便有名句:「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它出自誰人之作,又指甚麼呢?

  這首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春雨》,全詩如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借助春雨的迷濛,烘托出別離的寥落與思念的真摯。當中「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珍妃井

  說起北京紫禁城內的人氣景點,位於寧壽宮北端貞順門內的珍妃井必定入選。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愛情故事可算是家傳戶曉,珍妃的葬身之處也就添上神祕色彩。

  珍妃生前是光緒帝的嬪妃,1889年入宮被封為珍嬪,深得光緒帝寵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記載,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卒逃難。臨行前,慈禧命太監崔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貞順門內井中溺死,珍妃就此斃命,而這口井就是現時故宮內的「珍妃井」了。1901年光緒帝回京,追封珍妃為貴妃,而珍妃...

中國文化通識|甚麼是明間?

清明節;農諺;諺語

趣談中國文化|不止「清明時節雨紛紛」! 一文看清5大清明特色諺語

麋鹿

趣談中國文化|姜子牙戰驅神獸「四不像」原來是它?

十二律

中國文化通識|古代十二律是甚麽?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