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古代十二律是甚麽?

編輯︰流螢

  在中國古代音樂中,古人將定音的方法,稱為「五音十二律」,究竟當中的「十二律」是指甚麽?

  五音十二律,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定音方法,早在《周禮·春官》已有記載。

  所謂「五音」,指的是「宮、商、角、徵、羽」,參考發音類似西方音樂的do、re、mi、so、la。

  至於「十二律」,則是將一個八度音程分為12個半音音階的律制,根據音高的不同,從低到高順序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廣東話讀音:「冼」)、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廣東話讀音:「亦」)、應鐘」。

  其中,排列首位的「黃鐘律」叫基準音,按西方音樂的比喻,即是最原始的「C大調」。「黃鐘律」的音準確定後,其他11個半音因它而確定。

  十二律又有陰陽之分,單數的6種律為陽律,簡稱「律」,而雙數的則是陰律,簡稱「呂」,因此,十二律又被稱為「律呂」。

古代十二律
十二律的計算方法記載,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管仲著作《管子》。書中記載的求律方法是「三分損益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閲讀:穿越3000年 「活」在當下的古琴

相關標籤

阿嬤

   不同地方對女性的稱謂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北方人稱「婆婆」相等於南方的「家婆」外,「阿嬤」現代多被指為祖母/外婆,但舊社會則是其他含義。

  「嬤」(音:mo)這個詞在舊社會專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儀年幼時被帶入宮中當皇帝時,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稱之為「二嬤」。

  然而,現代人則將「阿嬤」視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閩南語、客家話、潮州話、粵語等方言中,「阿嬤」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話、閩東話、閩北語則通常表示祖母。

  日...

甪端

中國文化通識|甪端是甚麽?

麋鹿

趣談中國文化|姜子牙戰驅神獸「四不像」原來是它?

中國文化通識|五彩是哪五種顏色?

古代五音,中國五聲音階

中國文化通識|古代五音是哪五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