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立春的習俗?「打春牛」是甚麽?

編輯︰流螢

  寒冬已盡,春回大地。立春位居中國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了春天的開始。作為一年之始,在立春時分,民間到底有甚麽習俗活動呢?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四季之首,而立春則代表了春天的開始。

  在古時候,人們格外重視立春,更會舉行一系列的迎春活動。

  迎春,顧名思義,即是迎接春神的意思。在中國神話中,春神名叫「句芒」,其形象為人面鳥身,掌管着草木的生命。

中國二十四節氣立春
立春時分,萬物開始甦醒,大自然生機勃勃,在中國一些南方地區,可明顯感到早春的氣息,逐漸變得潮濕暖和。(圖片來源:Getty)

  在立春當天,人們會祭拜春神,又或是抬着春神出城上山,敲擊鼓樂,驅趕瘟疫,祈求來年一切平安順遂。

  除了迎春,還有打春。

  打春又叫「打春牛」或「鞭春牛」,但並不是鞭打真實的牛隻,而是以牛隻為造型的泥雕塑。春牛的「肚子」裏會塞滿五穀,人們將其打碎,並將牛肚裏的穀粒撿起帶回家,寓意五穀豐登。

  立春還有一個重要的飲食習俗,那便是咬春了。

  在立春時分,人們會吃春餅、春卷等節令食品,用麵皮將時令的新鮮蔬果包起來,再蒸熟或油炸,品嘗初春的美味。

立春習俗咬春春餅
在立春時分,人們會將時令的新鮮蔬果,像是生菜、蘿蔔等用麵皮包裹着,再以蒸或油炸的方式,製作成春餅和春卷等節令食品。圖為春餅的製作材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閲讀:趣味中國文化|「五福臨門」有哪「五福」?

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

  今天是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這一天開始,氣候逐漸回暖,萬物復甦,是春耕的重要時節。有一句話:「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宋琬的《春日田家》,生動地描繪了春分時節農家的忙碌場景,充滿展現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

  春分前一天夜半時分,農婦人起床餵牛,確保牲畜有足夠體力進行第二天的勞動。同時,農人也會叫醒老伴,一起討論第二天的農事安排。

  農夫在這一天最愛種甚麼?原來是種樹。

  春分時節,氣溫回...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事蹟成為了後人的典範

趣談中國文化|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是真是假?

中國文化通識|中國四大書院是哪四座?

「五福臨門」有哪五福?

趣談中國文化|「五福臨門」 有哪「五福」?

中國四大石窟

中國文化通識|中國四大石窟是哪裏?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