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4/01/2022
2022年北京冬奧倒計時一個月,除了賽事,高水平的建築場地亦值得關注。3大賽區之中,北京賽區位於雙奧之城的市中心,可以最大程度享受2008年北京奧運的場館「遺產」,但冬季運動和夏季運動天壤之別,如何做到「一館兩用」?本文就帶你梳理北京賽區的主要場館。
北京冬奧|位於城市中心 北京賽區承辦開幕式
本次冬奧設有北京、延慶和張家口3大賽區,分別承擔不同的賽事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都屬於北京市,北京賽區集中在市中心,延慶位於市中心大概70公里的西北部。本文集中討論位於市中心的北京賽區。
北京賽區一共有數十個競賽場館與非競賽場館。競賽場館一共6個,承擔所有的冰上項目以及部分雪上項目,一共產生37枚金牌。盛大的開幕和閉幕式也在該賽區舉行,由非競賽場館國家體育場「鳥巢」承擔,另外2個非競賽場館則是北京冬奧村和北京頒獎廣場。
北京冬奧|一館兩用 活化2008年奧運「遺產」
國際上不少城市分別舉辦過兩屆或以上的奧運會或冬奧會,但同時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是第一個。雖然夏季運動和冬季運動對場館的要求非常不同,但建設者創造性地改造活化了2008年奧運的「遺產」,為已有的場館增加活力。
北京賽區6大競賽場館中,只有國家速滑中心(俗稱「冰絲帶」)和滑雪大跳台是新建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這4個場館,則是重複利用2008年奧運會場館。
例如,2008年舉行游泳、跳水比賽的「水立方」就變身「冰立方」,為2020北京冬奧冰壺比賽提供場地。變身靠的是一個巨大的可拆卸支撐體系,只需要短短20天就能完成。由此,「水立方」實現一個場館、兩種功能,同時擁有世界最高標準的游泳池和冰場。
除了「水冰轉換」,值得一提的還有五棵松體育館的「籃冰轉換」,即是將進行籃球比賽的體育場改造成冰上運動場,在冬奧期間承擔冰球比賽,以及供運動員訓練。
而建於1968年的首都體育館,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也是當時的經典建築。這次冬奧中與時俱進,承擔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的比賽,產生14枚金牌。
另外,承擔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賽的首鋼滑雪大跳台,本身是新建的,但其所在地首鋼工業園,屬於北京重要的工業遺產,勢必將會帶動這個遺產的活化和保育。
總括來講,「水立方」、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這4個場館,再加上非競賽場館「鳥巢」,北京賽區5大場館實現了循環再用,既證明了中國的建設實力和速度 ,又體現了建設者的創意和環保意識。
延伸閱讀:北京為何能成為雙奧之城?
北京冬奧|新建場館「冰絲帶」 盡顯環保理念
而北京賽區新建的場館,亦充分貫徹綠色環保的理念,符合國家碳中和和碳達峰的宏觀政策。
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本屆賽事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與「鳥巢」、「水立方」共同組成「雙奧」標誌性建築群,承辦冬奧會速度滑冰比賽,共產生14塊金牌。
「冰絲帶」在建設過程中採用了全新的二氧化碳製冰技術,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製冷系統的冰面。這項技術不僅能夠透過控制溫差來造出平整、有利滑行的冰面,而且對環境非常友好,幾乎不會對臭氧層產生破壞,效能比與傳統製冰製系統高出兩成。
「冰絲帶」還配有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能將製冰產生的廢熱回收利用,再用於供暖、除濕、融冰。在全冰面模式下,每年能夠節省200多萬度電。
北京冬奧|不止建築聖殿 更是全民健身場地
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場館群,不僅是城市的地標建築,後續更應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北京賽區的場館改造和建設也充分考慮了這一點。
例如,國家游泳中心「水冰轉換」,五棵松體育館「籃冰轉換」,都能在數日甚至數小時之間完成。北京冬奧之後這種轉變將成為通常做法,根據季節變化和民眾需要進行調節。又如國家體育館在舉辦完冬奧之後,所有冰面和設備都永久保留,向大眾開放使用。
正如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於德泉所講:北京賽區的冬奧場館,將來不止是一個體育聖殿,更是市民冰雪運動的體育中心,將改善公眾參與冰雪運動的條件,為3億人的冰雪運動提供硬體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