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11/2021
說起2022年的北京冬奧,大家一定會先想起2008年的北京奧運,話題必定繞不開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兩座經典建築;而講到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北京冬奧),就不可不提國家速滑館「冰絲帶」。
「冰絲帶」亦位於北京奧林匹克體育公園,與「鳥巢」、「水立方」遙相呼應,共同組成北京這個雙奧之城的地標。無論是建造技術、建設速度、還是科技應用,「冰絲帶」都體現了中國建築行業目前的最高水準,亦創下數個世界體育館「之最」。
北京冬奧「冰絲帶」 建設難度堪比港珠澳大橋
「冰絲帶」是奧林匹克體育公園(專為2008年奧運而建)唯一為北京冬奧特意建造的新場館,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屆時將舉行速度滑冰比賽。
這個北京冬奧的全新場館的外觀非常吸睛,外墻環繞22条高低盘旋的玻璃幕墻,仿似一條條飄舞的絲帶,因此得名「冰絲帶」,而這也是建造中的難點所在:玻璃幕墻由3,300多塊玻璃組成,每一塊都有不同彎曲弧度,要將它們拼接成一個流暢的整體,建設難度可想而知。
從內部看,場館頂棚像一整個巨大的網球拍子蓋在房頂上,這個頂棚不是在高空砌出來的,而是在地面上組裝完畢之後,再整體提升安裝到屋頂,這個特別的設計叫做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冰絲帶」的屋面是目前世界體育場館中規模最大的。之所以採用這個設計,是它可以大幅降低鋼的使用量,是傳統鋼結構的四分之一,呼應北京冬奧「綠色節能」的主旨和目標。
「冰絲帶」總工程師李久林說:在建造之前,它被業內稱為「世界級建造難題」,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難度可以相提並論,可見這個北京冬奧的新場館的意義不凡。
延伸閱讀:北京冬奧12大場館陸續完工「待命」
北京冬奧「冰絲帶」創下多個第一 是亞洲最大冰面
從功能來看,這個北京冬奧的新場館亦創下幾個之最。首先,「冰絲帶」的冰面亞洲最大,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舉辦大規模的比賽不在話下。其次,「冰絲帶」在建設過程中採用了一項全新的二氧化碳製冰技術,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製冷系統的冰面,亦是全球首個採用這項技術製冷的冬奧場館。
這項技術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夠將冰面的溫度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遠遠超過國際滑聯冰面溫差不超過1.5攝氏度的標準。而冰面溫差愈小、硬度就愈均勻,冰面也就愈平整,愈有利於滑行。
它對環境亦非常友好,破壞臭氧層潜能值(ODP)為0,全球變暖潛能值(GWP)為1 ,沒有異味、不可燃, 與傳統製冰製冷系統相比,效能高出20%。
此外,「冰絲帶」還配有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能將製冰產生的廢熱回收利用,再用於供暖、除濕、融冰。在全冰面模式下,每年能夠節省200多萬度電。
有人可能會問,冰面那麼冷,觀眾在現場看比賽是不是都要穿上羽絨衣? 其實不然,冰絲帶可以通過智慧系統實現氣溫分層:冰面一個溫度,確保冰面穩定;比賽空間一個溫度,保證運動員體溫,以便他們創造最佳成績;觀眾席又是另一個溫度,大約在16°C,觀賽環境非常舒適。
比賽結束後用之於民 北京冬奧「冰絲帶」促進冰雪運動
曾經多次報道冬季體育比賽的新華社記者梁希儀表示,20多年前,滑冰館在內地很難找,有些地方一個滑冰館花費4、5年都蓋不好,主要就是因為缺少資金和社會支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後,內地的冰雪場館愈來愈多,而「冰絲帶」無疑將成為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必然會帶動愈來愈多青少年從事冰上運動。
由此可見,「冰絲帶」並非一個體育館那麼簡單,它是一個將工程建設、建築設計、高新科技集於一體的新興地標,在北京冬奧之後更將用之於民,成為民眾進行冰雪運動的重要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