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8-12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見於明·羅洪憲《醒世歌》。
這句話令筆者想起兩句成語,分別為「巴蛇吞象」和「人心不足」。
「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青頭黑身,長約800尺,能吞吃大象,吞下去消化三年,然後把象骨頭吐出來,能用於治療心臟和腹部的疾病。
「人心不足」這個成語也與蛇有關。話說古時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就讓他提出要求,以滿足其願望。起初,這個人只要求衣食溫飽,蛇滿足了他的願望後,他就變本加厲,希望做官、做宰相、甚至做皇帝。蛇覺得這個人貪得無厭,於是一口把這個人吃掉。因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羅洪憲《醒世歌》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比喻了人心不足,就像蛇想要吞食大象,殊不知世上的事最終都像螳螂捕蟬,自作聰明、貪得無厭最終只會招來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