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美食|鲜嫩弹牙的土笋冻 内里原来不是“笋”?

编辑︰伍小辣

  到厦门旅游,想必你会在街头看见一个个圆形碗状、透明的小食,其外表晶莹剔透,果冻裹着一条条米白色、状如菇菌丝的“笋”, 咬一口鲜嫩脆滑,富有弹性。这就是福建的传统风味小食——土笋冻。

  土笋冻必定是闽南人引以为傲的小吃。爱吃它的人,光是听到“土笋冻”三字,唾液也翻涌而动,接受不了它的人则连嘴巴都不敢动,唯恐避之不及。到底为什么呢?

土笋冻|此“笋”原来非竹笋?

  土笋冻有什么让人又爱又恨的魔力?全因为土笋冻内里的“笋”。

  土笋冻的名字极具欺骗性,单看名字还以为是竹笋。很多首次听到土笋冻的人,往往自觉可以一尝,心想“笋”做的美食有何可惧?

  然而,此“笋”非竹笋,而是星虫。“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

星虫
土笋又称泥笋,实为星虫。学名为可口革囊星虫,俗称海蚯蚓,生于长咸淡水交汇的浅滩,可以福建、浙江、广东和海南岛的滩涂上捕获。其外形像冬虫夏草,颜色黑褐,粗细长短不一。(网上图片)

  早于明代,已有关于星虫的记载。

  黄仲昭《八闽通志》云:“泥笋,其形如笋而小,生泥沙中。”其后,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亦云:“泥笋,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

  土笋在闽南地区盛产。每逢潮汐退去,渔民都会到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安海湾,在附近的涂滩、泥洼中搜索躲藏在泥中的星虫。

  被称为“黑蚯蚓”的星虫,外表裹着海泥,长相乌黑,甚是吓人。但是,它们肉滚滚的身躯犹如饱满的竹笋,口感同样也鲜脆,故被称为“土笋”。

  究竟一条条其貌不扬的星虫,如何入馔,摇身一变成为土笋冻这道甘甜鲜美的佳肴呢?

土笋冻|原来连郑成功也食虫?

土笋冻
土笋冻起源于福建泉州,今以安海产量最多,故安海又以出品土笋冻而著称。自上世纪50年代,安海人靠挑担卖土笋冻为生。(网上图片)

  中国有句俗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福建这个跨闽江、晋江、九龙江及汀江四大水系的沿海省份,先民当然要依靠水的馈赠。

  土笋冻历史悠久,福建人制作土笋冻已有400多年。

  在清初周亮工所著的《闽小记》中提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后阅《宁波志》,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乃知余所食者即沙噀也……。”

土笋冻
土笋冻色泽灰白相间,玲珑剔透。品尝一口,土笋鲜嫩柔韧,嚼起来富有弹性,味道甘冽鲜美。(图片来源:做梦都想胖的丸子@小红书)

  有关土笋冻的起源,一说是郑成功发明土笋冻,二是与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关。

  相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常有粮草紧缺的问题。当时驻军之地与海滩相距甚近,将士们到海边挖出大量的土笋,而郑成功每天仅食用以土笋熬成的汤。

  一天,郑成功忙于军务,忘记用餐,土笋汤已放凉凝固,他不愿麻烦将士翻热汤,就直接食用凝成冻的土笋汤,却意外发现味道比原本鲜美。于是,土笋冻就是郑成功无心插柳下诞生的食品,后来又流传至民间,再经后人改良,成为了如今广为人知的福建小吃。

  至于戚继光一说,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兵在东南沿海抵抗倭寇。

  其时粮食短缺,他下令士兵捉滩涂上的小鱼小虾一起煮汤,却发现了一种海蚯蚓。士兵本来将之单独煮食,但到戚继光用餐时,只剩下冷却成块的海蚯蚓,他只好如常食用,却发现其味鲜美,自此土笋冻便流传开来。

  延伸阅读:全国早餐盘点|地道杭州生活 由一份“落胃”早餐开启

土笋冻|小小一碗 制作过程却非常繁复

  土笋冻看似简单,只用一种食材制作,工艺却相当繁复,从处理土笋至成品出炉,要花上五六小时。

土笋冻
製作土笋冻要先将星虫的泥沙洗净,然后猛火熬煮2至3分钟,接着把煮好的土笋汤放在小碗静置,放凉后自然会凝结成果冻。(网上图片)

  为了去除土笋的泥沙,我们要先糅搓、挤压土笋,挤出里面的沙,再漂洗乾净。又要反复搓洗土笋,蜕去其黑褐色的表皮。

  土笋去皮后十分白嫩,可与清水一同倒入砂锅中煮沸。

  熬煮是制作土笋冻最关键的一步。要将土笋放入水中熬煮,不断翻搅,让其丰富的胶质随着升温融于汤中。待土笋汤熬煮至黏稠后,再加入盐拌匀,倒入一个个特制的小碗中,晾后冷却,待其凝结成块后便可取出即食。

土笋冻|竟有药用价值?

  福建人吃土笋冻时习惯配上大蒜、芥末,香菜等香料,以去除土笋的土腥味。炎炎夏日,吃上一口浇上蒜蓉酱的土笋冻,软软滑滑的质感一吸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

土笋冻
原汤熬煮而成的土笋冻,呈浑浊的浅褐色。为求卖相吸引食客,小贩多在表面放上已去皮、白润的土笋,有些许残余黑皮的土笋则“垫底”。(图片来源:金大暖@小红书)

  “山里有冬虫,海里有星虫”,与冬虫草相媲美的土笋,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降火消炎,清凉解热,清肺补虚的作用。因此,不少福建人都喜欢吃土笋冻,甚至有首名为《哇,土笋冻》的闽南语歌曲:“土笋冻呀土笋冻……特别爱咱家乡土笋冻,哇,哇,想做土笋冻。”

  每逢黄昏,总能在海边市集听到渔妇一边吆喝“土笋冻——新鲜的土笋冻——”,一边摆摊售卖这种传统美食,那是闽南人身在渔乡的独特回忆。

  随着土笋冻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市井小吃,如今能保护、传承,让广大闽胞得以慰藉乡愁。

  延伸阅读:南京小吃|梅花糕 为何是江南回忆里的儿时味道?

福厦高铁

福厦高铁|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 大桥创新设计解决高铁跨海难题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百味中国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为何用藕粉?哪里的藕粉最好吃?

旅游风物

湖南张家界

香港直飞张家界 夏日必访的避暑山水天堂|漫游城市

影视时尚

2025上半年必追4部口碑内地剧 情感 权谋 悬疑百花齐放

编辑推荐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环砵甸乍街铺石板路有玄机 旧香港风情吸引电影取景

Labubu龙家升

潮流新宠Labubu之父 香港艺术家龙家升中西合璧无限创新

沈靖韬

港产钢琴家|沈靖韬国际大赛夺冠创历史 “钢琴神童”怎样炼成?

朱芸编

哪吒2|动画电影也是音乐盛典 原来香港音乐人有份打造?

香港故宫|港产设计师严迅奇 让古今东西隔空对话

拍拉美吴德川

港产ChatGPT人材 拍拉美吴德川如何令“无价值”变成功?

黑暗之中唱出真我 香港视障女高音膺“感动中国”人物

中国电动车的“领航员” 香港科学家陈清泉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编辑之选

范勇鹏谈资本主义封建化 剖析5大退化迹象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先摆脱外国的资本控制

编辑之选

华为前海外业务负责人达尼:中企出海要突破3道围墙

2012年6月24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蛟龙号

“蛟龙”号突破7千米下潜深度创纪录

冷僻字系列|槑

  槑(音:梅),是“梅”的异体字。《康熙字典》记载,“槑,古文梅字”。槑在方言里也有“呆笨”的意思,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法。

  陕西人常说:槑倯(音:梅松)、槑得很、老槑等。山东方言也有此字,形容词,意思接近不善言辞、无能,例如槑神,老槑,槑呲。在江苏,这个字更通指智障患者、精神病患者,也有长辈用来吓唬小孩子,说:老槑子来了。

  网络文化盛行后,一些古字词竟然成为网络流行用语,只是意思完全变了样。“槑”字就是其中之一。

 ...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