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政经篇|社会民生“七个有”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保体系

编辑︰纪小廷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政经篇第6篇文章,带你了解这75年来,中国如何改善社会民生,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从赤脚医生到全民医保

  国之发展,民生为大。要保障社会民生,最主要是 “七个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当中又以“病有所医”的医疗问题最为迫切。

  75年前,中国疫病横行,医疗设施少之又少,寄生虫病、烈性传染病时时威胁人民健康,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解决公共卫生及医疗问题,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里程碑事件。

  建国初期,在领导人毛泽东的号召下,大批医务工作者到农村举办巡回培训,培养了大批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解决村民看病食药的问题。

新中国75年-赤脚医生制度01
建国初期,中国建立起赤脚医生制度,大批医务工作者到农村举办巡回培训,解决村民看病食药的问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医疗费用由国家和企业包揽,但出现了企业欠费、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

  及至1998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建立城镇职工的基本医保制度。国家不再包揽全部费用,而是采用部分报销、适当增加个人责任的方法,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

  在此基础上,此后20年间,中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保体系,造就了一张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医保网络,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逐步实现“医保全民覆盖”的目标。

新中国75年-医保制度03
中国用数十年时间,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保体系,逐步实现“医保全民覆盖”的目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医疗:“小病靠挨 大病靠天”成历史

  医保体系的建立,令民众看病食药的大问题得到解决,“小病靠挨、大病靠天”的历史一去不返。

  目前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达到约70%。根据统计,2022年医保参保人每次住院的平均费用为8,129元,以70%的报销比例计算,住一次院平均能报销5,690元,自己支付不到2,500元。老年人、贫困人口的实际报销比例则有机会更高。

新中国75年-医保制度02
中国目前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达到约70%。(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医保药品目录当中包含的药品也愈来愈多,到达3,088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多种罕见病用药。以治疗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为例,该药品刚在国内上市时,病患每年服药的费用需要30万,经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降至6,000元左右。

  同时,中国的医疗技术和质量持续提升,成为全球医疗水平进步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初期的35岁提升到目前的约78岁。

  除了医疗,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俗称“五险一金”。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了民生问题的底线。

  延伸阅读:中国5G|遥距手术 令医生“一秒穿梭”救病人

教育:从文盲大国到免费教育

  前文提及社会民生的“七个有”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讲的则是教育问题。

  75年前,中国是一个文盲大国,80%人口不识字,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6年。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就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重大使命。50、60年代,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期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新中国75年-扫盲运动01
50、60年代,全国展开扫盲运动,期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图为50年代的识字证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制度的建立要回溯到改革开之后,1982年国家在宪法中提出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并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公平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意志。

  其后中国持续推行义务教育普及,为了兑现“不能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国家推出“两免一补”政策,对所有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营养餐、扶贫救助基金,确保贫困家庭上学零负担。

  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国家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算起,中国用15年的时间就走完了普及义务教育之路。相比之下,日本普及小学教育用了78年,美国用了100年。

  延伸阅读:《江山多骄》:40个趣味数字 看当代中国骄人成就

新中国75年-义务教育04
中国目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有学生不论家境如何,都可以免费读书直至初中毕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教育:从“有书读”到“有好书读”

  及至2008年,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也就是说,全国各地的学生,无论出生于哪个地区,是什么民族,家境如何,都能免费上学直至中学毕业。部分民族地区更实行从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的免费教育,包括西藏的喀什地区、新疆的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等。

  经过数十年努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6年,大幅跃升至2018年的10.6年。

  来到新时代,教育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有无书读”转变至“有无好书读”,国家持续推出各种政策,透过数码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式,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新中国75年-义务教育05
数码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弥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近年不少地方还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远程教程。例如陜西省西安市就举办“网上宏志班”公益项目,县城和乡镇的学生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能透过网络同城市的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从2000年的第32位提升到2018年的第13位,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一大步。

  延伸阅读:5G应用教程广泛 拉近中国城乡差距

2:59

非凡75年·政经篇|新中国外交75年 从“一边倒”到“大国外交”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交通75年 从“基本靠走”到复兴号和C919

2:11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非凡75年·政经篇|书写奇迹 持续超越 中国经济走过怎样历程?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非凡75年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国策通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策通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

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45年

深圳特区45年|图说深圳改革开放史 从边陲农业县到国际大都市

十四五规划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国怎样应对老龄化?

一带一路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编辑推荐
1:40

惊艳世界的非遗「独竹漂」绝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备?

1:40

让燃料变身贡品?神奇「非遗」麦秆剪贴

鸟笼变灯笼 「照亮」清远非遗传承路

中国第43个世界级「非遗」!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

1:40

科技遇上非遗 「活」起来的豫园灯会

从寺庙到现代工厂 「功德林」素食的非遗传承路

西安饺子宴|从108种到360种 非遗传人的突破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47
近年,网剧、网文、网游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

非凡75年·文体篇|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 网文 网游

中国经济-中国上海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外国人游览故宫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鼓励西方年轻人到中国 认识中文 建立未来资产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比较64项前沿技术 中国53项排名第一 美国仅11项

1997年4月24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边境裁军协定

中俄哈吉塔五国签署边境裁军协定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