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如何成为“基建狂魔”?

编辑︰许可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科技篇第1篇文章,带你了解新中国75年的基建发展和重点工程,看“基建狂魔”如何炼成。

 

非凡75年|“开山之作”成渝铁路

  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任何国家都至关重要。

  新中国在成立之初贫穷落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偌大的国土上能跑车公路只有3万多公里,能通车铁路仅2万公里,其他诸如供水、供电、通信、能源设施也是千疮百孔。

1950年,战士修建成渝铁路的路基。
1950年,战士们正在修建成渝铁路的路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碍于财政等现实,那时当局能投入的资金有限,中国基建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缓步前行,发展速度与现在的“基建狂魔”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建国初期的二、三十年间,中国仍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基建工程。例如1950年动工、连接四川成都和重庆的成渝铁路,便是新中国重要基建的“开山之作”,此后中国又陆续建成兰新(甘肃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成昆(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等铁路干线。

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亦即新中国成立后8个月动工,至1952年7月1日全线通车(小图)。随着高铁不断建设,成渝铁路目前已转为货运为主。(网上图片)

  而外国专家认为“不可能”的江苏南京长江大桥,靠着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在1968年通车,被形容为“争气桥”。

  在此之前,新中国修建了湖北武汉长江大桥,该桥是“长江第一桥”,但是在苏联专家协助下完成的。

  延伸阅读:从0座到200座 “长江大桥”见证中国建造非凡实力

非凡75年|划时代的沪嘉高速公路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还在极艰巨环境中修筑了康藏(川藏)、青藏等进藏公路。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西藏,以往没有半条公路,运输全靠人背马驮。

康藏、青藏公路的通车仪式在西藏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日通车,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通车仪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此际经济发展成为重点,当局渐渐加大投资力度,基建走向现代化。

  这时期一个常被人们提起的工程,是1988年通车、连接上海市区至嘉定的沪嘉高速公路。它虽然只有短短18.5公里,比香港的屯门公路还要短一些,却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具划时代意义。

沪嘉高速公路1988年通车,从图片可见,其初期的交通并不繁忙,公路两旁很多地方亦未发展。(网上图片)

非凡75年|三峡工程防洪又发电

  到1990年代,中国基建加速。交通方面,全长2,300多公里,贯穿中国南北,连接首都北京和香港九龙的京九铁路,经过3年施工后于1996年通车,迎接香港回归。

  它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线路最长干线铁路,也是同期中国的第二大基建项目。

京九铁路于1996年开通,首班列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香港。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由北京始发的首班列车,从站台开出,前往香港。(图片来源:AP)

  1990年代至21世纪初开工和启用交通基建,还有辽宁的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中国首条动工高速公路,但比沪嘉高速晚通车)、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的新白云国际机场等;根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最繁忙、旅客吞吐量最大的两个机场,正是浦东和新白云。

2011年,建设中的三峡大坝。
2011年8月,湖北宜昌市三斗坪,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图片来源:AP)

  刚才提到京九铁路是中国当时第二大基建,那第一大又是什么?答案是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包括湖北宜昌境内一座长2,000多米、高185米大坝,以及配套的水电站、船闸等设施,于1994年动工,2003年逐步投入营运。如今,它除发挥重要防洪、通航等功能,更是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三峡工程除了发电,最大效益便是防洪,它令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踏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基建也进入“大爆发”阶段,动工和启用的项目更多是“超级工程”级别。

  延伸阅读:16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长度冠全球 可绕地球4圈

非凡75年|南水北调1.76亿人受惠

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已经通水,图为中线工程的河南南阳方城段。(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例如改变中国北方水源短缺局面的“南水北调”,便是至今世界上规划最大的调水工程,单是已于2013、2014年通水的东线和中线,输水线路已长达2,600多公里。

  根据官方资料,至2024年初,“南水北调”已把来自长江和长江支流的700亿立方米水,送到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受惠人口达到1.76亿之多,大约占全国八分之一。

新疆阿克苏正开发的一口天然气井,这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一部分。
2019年,新疆阿克苏正开发的一口位于天山脚下库车山前的天然气井,预测井深将超过6,000米,这也是西气东输工程一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西气东输”工程,一至三号线管道总长超过2万公里,2003年起,产自西部的天然气源源不断经此输送到能源紧缺的沿海地区,香港发电厂现在也用上“西气东输”的气源。

  与此同时,中国西部的四川、云南、山西等地,水电或煤炭资源丰,这些省区生产的电力,经由“西电东送”的超过2万公里高压输电通道,供应到沿海地区,缓解这些经济发达区域的电力不足窘境。

  顺便一提,位于四川和云南交界、金沙江(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于2022年全面投产。该水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是仅次于三峡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的关键设施。

非凡75年|4.5万公里高铁 世界第一

  中国新世纪投入使用的世界级基建,还有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段。

青藏铁路列车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
青藏铁路列车经过青海省五道梁,附近可见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段1,100公里长的铁路经过大片高原冻土区,平均海拔逾4,000米,更要翻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工程浩大;唐古拉山口是世界铁路的最高点。

  在青藏铁路通车后两年,也就是200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铁路(高铁)──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此后中国高铁吸引外国技术,然后消化、创新,并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

中国高铁里程达到4.5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至2024年初,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5.9万里,当中高铁里程有4.5万公里,超过环绕地球一圈的长度,稳居世界第一,甚至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

  目前中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超过90%已通高铁;高铁成为多数人出门远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延伸阅读:高铁迷思之一|高铁和动车有分别吗?

非凡75年|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

  中国大力发展高铁之同时,高速公路网亦以惊人速度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底中国公路里程有535.48公里,是1949年的170多倍,当中的高速公路由1988年以前的零,增加至约17万公里,里程同样是世界第一。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成后大幅缩短了来往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交通时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伴随着铁路和公路建设,中国人建造了众多大桥和隧道,它们的设计及施工难度已比当年“争气桥”高出不知多少个量级。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海的港珠澳大桥;该桥跨越珠江口,全长55公里,有世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世界最长沉管隧道等名衔。

  另外,全球最高大桥的前100位,超过七成在中国,而且尽占前列位置。

北盘江第一桥横跨北盘江大峡谷,桥面到谷底垂直距离达565米。
北盘江第一桥,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达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说世界最高桥梁,很多人知道是云南宣威和贵州六盘水交界处的北盘江大桥,它的桥面高度565.4米。

  惟这纪录2025年将被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的625米打破,而预计2030年建成的川藏铁路怒江大桥,桥面高度更达到700米,相当于230层楼的高度。

非凡75年|“史诗级”川藏铁路正在兴建

  事实上,川藏铁路不单有最高怒江大桥,还有超过42公里长的易贡隧道;这条隧道建成后会成为中国最长铁路隧道。

“十四五规划”特别提到的川藏铁路,预计2032年全线贯通,届时由成都到拉萨全程只需10小时。图为率先通车的林芝段,技术人员为电网作精细调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被形容为“史诗级”的川藏铁路,全长近2,000公里,穿越横断山脉,翻过众多大山大河,从四川盆地走上青藏高原,工程难度远超青藏铁路,举世无双。它于2012年起分段动工,拉林段(拉萨至林芝段)等已通车,预计2032年全线贯通,大家翘首以待。

  其实中国近年重大基建还远不止这些,交通方面的有北京大兴机场、广东深圳至中山的深中通道,通信方面的庞大5G网络,还有南海岛礁填海造陆等等都是例子。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基建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几乎无人能及。

  近年人们常用“基建狂魔”来形容中国,这话正反映了中国的超凡基建实力。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交通75年 从“基本靠走”到复兴号和C919

非凡75年·政经篇|社会民生“七个有”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保体系

2:11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非凡75年·政经篇|书写奇迹 持续超越 中国经济走过怎样历程?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非凡75年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国策通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策通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

改革开放

拉萨是西藏首府,也是第一大城市

改革开放|为何有“北京路”“山东路”?援藏工程推进西藏发展

十四五规划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国怎样应对老龄化?

一带一路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编辑推荐
2:38
中国式现代化

国策通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2:03

国策通识|高质量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2:21

国策通识|什么是“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国策通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2:39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

国策通识|什么是五年规划?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策通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不同区域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策通识|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30
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果

非凡75年·文体篇|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惠及全球人类 贡献中国智慧

2:47
近年,网剧、网文、网游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

非凡75年·文体篇|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 网文 网游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中国抗疫保持经济运转 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冒失老师的用意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冒失老师的用意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千金难买子孙贤

  你有没有“千金难买心头好”的经验?

  “心头好”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喜欢的东西,有时就算有千金也未必买到。

   语出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题长春园》:“好弟兄宦业成,老夫妻福寿全,喜的是千金难买子孙贤。”此处说的,是子子孙孙的贤孝,当然是“千金”也难以买到的。

   后来也有人把“子孙贤”换成“心头好”,形容购物时的乐趣。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