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25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政经篇第2篇文章,带你了解新中国成立75年来,外交战略从“一边倒”到“大国外交”的7个重要阶段。
非凡75年|1.冷战两极格局中“一边倒”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生存和发展是头等大事。
当时国际上美国和苏联冷战两极格局已形成。在对华态度上,美国支持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不承认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更联合一些西方国家对华经济封锁,而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则率先与新中国建交,并愿意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提供协助。
于国际大环境中,新中国领导人只能作出现实主义的选择,“一边倒”靠向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当然,中国“一边倒”不等于无原则地倒向苏联。
非凡75年|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除了与苏联阵营国家交往,亦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在这期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1955年,30个亚非国家代表参加的万隆会议在印尼举行,总理周恩来亲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借各场合和与会国家,特别是众多尚未建交的国家接触,强调求同存异。
会议最后发表公报,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被视为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万隆会议后,中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而1964年新中国首次与西方大国──法国建交,更被形容为“外交核爆炸”。
非凡75年|3.中苏交恶 苏军入侵珍宝岛
中国与苏联“老大哥”的关系,上世纪50年代末因意识形态分歧、对外政策矛盾,乃至中国拒绝苏联建立“共同舰队”等众多原因而出现裂痕。至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止对华援助。
接下来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苏联更施加军事压力,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上的中国珍宝岛(属黑龙江省),解放军被迫自卫反击,把苏军逐出领土。
珍宝岛事件后,苏方威胁向中国展开核打击,中国只能“深挖洞,广积粮”,全面备战,自此两国长期对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关系正常化。
1992年苏联解体,同年中国与俄罗斯建交,原来驻苏联大使亦改任驻俄罗斯大使。
非凡75年|4.从“乒乓外交”到中美建交
1950年,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燃烧至中国边境。为保家卫国,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双方兵戎相见,期间美国曾“积极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战后中美处于敌对,直至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又译尼克逊)基于对抗苏联等考虑,谋求与中国和好,而中国为免“两面作战”,亦向外界传递出调整外交战略、与美国接触的信号。
1971年4月乒乓球世锦赛在日本举行,中国选手庄则栋主动与上错车的美国选手科恩接触,中方随后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这次“乒乓外交”加快了中美关系进程。
同年7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到访北京。翌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公开访问中国,中美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双方签署的《上海公报》成为中美关系重要基石。
中美直至1979年1月1日才正式建交,但自尼克松访华后,两国关系已破冰,中国外交情势大为改观;1970年代初,中国已率先与英国建交,又与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
延伸阅读:国庆75周年系列专题“非凡75年”
非凡75年|5.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也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随即向联合国提出驱逐台湾当局代表,惟合法要求屡遭美国阻挠,致中国在联合国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窃据。
直至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加上支持中国的亚非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加强,局面才有改变。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占当时世界人口四分一的中国人民,重新登上联合国舞台。
非凡75年|6.独立自主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国家发展重心从文革的“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导人邓小平遂明确提出,要把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作为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任务。
此际国际形势总体上从紧张转向缓和,各国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中、美、苏的战略三角关系亦出现新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适度调整外交定位,明确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亦即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第一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邓小平再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不树敌,争取更多朋友,并在聚焦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合理解决,主动参与和推动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往后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逐渐形成,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博螯亚洲论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标志。
非凡75年|7.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踏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潮流势不可挡,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依然横行,世界进入新动荡变革期。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崛起,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问题的解决,愈来愈离不开中国参与,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
在这背景下,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部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而“新型国际关系”则是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伙伴关系,例如与俄罗斯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英、法等多个欧洲国家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另外,中国强调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