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2/09/2023
位於中國西部的青海省,是中國產鹽大省,擁有150多個鹽湖,湖鹽儲量佔全中國的85%。中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就在青海境內,其儲鹽超過600億噸,如果全部開採出來,可供全人類食用1,000年還多。
最大鹽湖察爾汗 儲鹽600億噸
察爾汗鹽湖位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各類鹽資源儲量達600億噸,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鹽湖。
600億噸是甚麼概念?如果全部開採出來,可以供全世界70億人食用1,000年;如果用來建造一條寬80厘米、厚60厘米的公路,可以一直通到月球。「察爾汗」在蒙古語中意為「鹽的世界」,可謂名副其實。
作為中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察爾汗鹽湖的鉀、鎂、鋰、鈉資源儲量都是全國第一,可用於生產食用鹽、工業鹽、藥物等鹽類產品,此外還蘊藏着硼、氯、溴、碘、銣、銫等多種元素,潛在經濟價值達百萬億元,可謂是一個「聚寶盆」。
除了生產鹽類產品,察爾汗鹽湖也是中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年產量達到800萬噸,佔全國產量的85%以上。鉀肥被稱為「糧食的糧食」,是農業三大基礎肥料之一,與國家糧食安全息息相關。
察爾汗鹽湖是怎樣形成的?
這個龐大的鹽湖形成於數億年前,地殼運動將大海變成了青藏高原,留下大大小小的湖泊,鹽分集聚在湖中,形成高濃度鹵水,在乾旱氣候的作用下,逐漸結晶成鹽,形成現在的察爾汗鹽湖。
雖然鹽湖已經存在了很久,但其作為一座礦藏被發現,是在1950年代。
在這裏修築公路的工人,發現湖水苦澀,化驗後發現水中含有氯化鉀,引發當局重視。
1955年,西北地質局對察爾汗鹽湖開展了初次探查。3年後的7月,青海省鹽務局和茶卡鹽場的工人,在鹽湖奮戰10晝夜,生產出10斤鉀肥,揭開了察爾汗開發的序幕。
進入21世紀,青海鹽湖工業發展迅速,搭建起以「鉀鹽、鎂鹽、鋰鹽、鈉鹽、氯碱」五大產業集群為核心的鹽湖化工產業多元發展格局,鹽類產品從最早單一的氯化鉀,拓展到20多種。2021年底,當地出台《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2021-2035年)》,為青海鹽湖產業轉型升級畫出藍圖。
同時,察爾汗鹽湖亦是青海生態旅遊的一大熱點,已建成鹽湖博物館、百里水景線、千島鹽花等景點,獲評國家4A級景區,旺季單日遊客突破近萬人次。
延伸閱讀:搶鹽有無必要?中國食鹽儲備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