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8-21
形容一個人心無雜念,不貪酒、色、財、氣,一般會用「四大皆空」。究竟「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甚麼呢?
趣談中國文化|地、水、火、風
「四大」,出自東漢時的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卷二十說:「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當中的「四大」,在佛教層面是指構成物質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
具體來說,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世間上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一花一草,都是由這「四大」元素結合而成。
不過,「四大」的觀念並非佛教獨有。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亦曾提出過「氣、水、土、火」是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元素,而中國道家思想則有「水、火、金、木、土」五行之說。
「四大」與「五行」都是物理界的基本元素,是概括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
而「空」又指甚麼呢?「空」的意思是指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
因此,「四大皆空」就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沒有固定不變的東西,有一切都虛空、一無所求的意思。
這樣看來,俗世認為最重要的人生四件事「酒、色、財、氣」,並不能完全概括「四大皆空」的深層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