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探索太空 打造五大航天發射場

編輯︰許可

  當代中國航天事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擁有包括文昌等4個陸上發射場,可以發射多個系列火箭,把衛星等航天器送上不同太空軌道,展現中國科技實力,而中國科技史上第一個海上發射基地,亦在建設之中。

 

 

中國科技第一發射場:不在酒泉的酒泉發射中心

   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與彈道導彈息息相關。在1970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就是脫胎自「東風三號」彈道導彈。也因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有一定相似,中國科技工作者打造的第一個衛星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便是從導彈試驗基地發展而來。

  在中國科技領域有特殊地位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為「東風航天城」,始建於1958年,佔地達2,800平方公里(香港陸地面積的大約兩倍半),地勢平坦開闊,還有自己的着陸場。自「東方紅一號」起,該發射場已先後執行100多次航天發射任務,包括把楊利偉等11名航天員送上太空。該中心有兩個發射塔,可以發射「長征二號」和「長征四號」系列火箭。

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神舟五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他在太空停留了21小時22分45秒。(圖片來源:中新社)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雖以「酒泉」為名,卻不在甘肅酒泉境內,而是地處內蒙古額濟納旗人煙稀少荒漠。它之得名,除了額濟納旗以往曾由酒泉代管外,更是因為該中心地處荒漠草原深處,沒有地標可以借用為名,所以只能以最近的城市、歷史名城酒泉作為名字。從酒泉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有200多公里,坐車要3至4小時。

  中國第二個發射場,是山西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該中心始建於1967年,三面環山,最初也是試驗和發射導彈之用。它的知名度或不及酒泉,但卻是中國自主設計建設的首個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蘇聯援建)。它還保有中國航天發射頻率的紀錄,2019年12月7日,該中心在6小時內,用兩枚「快舟一號甲」火箭把合共7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太原基地部署戰略核彈 成中國科技重心

  另外,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也不在太原,而是在太原北面忻州市境內,距太原亦有200多公里。它還有一個神秘而又更吸睛的招牌——「五寨戰略導彈基地」。據報該基地部署有最先進的「東風-41」洲際戰略導彈,是中國五大核反擊中心之一。

 

據報部署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東風-41」導彈,是解放軍的戰略重器。它在2019年國慶閱兵首次公開亮相。(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第三個發射場,是四川涼山峽谷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該發射場始建於1970年,1980年啟用,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北斗」導航衛星,還有「嫦娥」月球探測器的一至四號,都在這個發射場升空。

  其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最初是由載人航天計劃而來。上世紀60年末,中國曾有一個「曙光一號計劃」,打算在1973年左右把航天員送上太空。為建設適合的發射場,選址人員踏勘了9個省25個地區,包括被列為最佳場址的海南文昌。但因為當時的國際局勢,當局認為沿海地區易受外國攻擊,最終放棄了文昌,改在地處內陸山區的四川涼山建發射場。

  後來「曙光一號計劃」在1975年被叫停,同年中國啟動同步通信衛星工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因緯度相對較低(北緯28度),適合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所以便轉型成為該類衛星的發射場。 

低緯度兼靠海 文昌在中國科技發射場中有優勢

   至於海南島東北部的文昌,雖然上世紀70年代與航天發射場擦肩而過,但它北緯19度的地理優勢是難以替代的,所以中國第一座用於科學研究的火箭發射場,還是選擇了它。該火箭發射場主要用於測試亞軌道火箭,例如彈道導彈等,1988年12月建成後曾多次發射「織女」系列火箭。

文昌航天發射場基本條件好,設備先進,發射能力可達每年10至12發。(圖片來源:中新社)

  踏入21世紀,中國因應航天事業發展,需要建設一個設備和技術更先進、適合發射更大噸位火箭的新型發射場。這時制約文昌的國際因素己不復存在,當局遂決定以文昌為場址。2009年,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始建設,至2014年竣工。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在此升空,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第一次發射火箭,也是「長征七號」的首飛。

  此後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和帶回月球土壤的「嫦娥五號」,亦先後由「長征五號」火箭搭載,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日後該發射場主要承擔重型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發射任務。

  另外,2019年6月5日和2020年9月15日,中國曾在山東對開黃海海域,用海上平台發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將共16顆衛星送上太空。目前發射海域附近的山東海陽,正在建設「東方航天港」,日後它將成為中國首個海上航天發射母港。

  資料顯示,「東方航天港」總規劃面積18.6平方公里,分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等。

「長征十一號」的海上發射平台由巨型貨輪改造而成。由於火箭使用固體燃料,在運送到發射平台之前就能完成燃料添加和封裝,能增加發射便捷性。(圖片來源:中新社)

美「毅力號」探火星超高難度 中國科技須力追

中國航天科技新跨越 首個「探日」衛星擬明年發射

「天問一號」探索火星關鍵 中國科技挑戰恐怖9分鐘

中國科技成果 文昌發射場亮點多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中國航天進入新階段 夥俄羅斯建月球科研站

當代中國最複雜航天任務 嫦娥五號「黑科技」有多強?

中國航天科技的代表 「天宮」與國際太空站差距大嗎?

中國航天科技新跨越 首個「探日」衛星擬明年發射

美「毅力號」探火星超高難度 中國科技須力追

中國科技探索太空 打造五大航天發射場

為4億公里外「天問一號」指路 中國科技建深空測控網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