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1/08/2022
大灣區處處機遇,與香港的關係日益密切。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系列短片《灣區新天地》。節目訪問在大灣區工作、創業和生活的香港人,以真實例子,由點至面,提供衣食住行實用資訊,解讀大灣區新政策,介紹大灣區新趨勢。
第20集:大灣區置業 哪個城市最熱門?
近年愈來愈多的香港年輕人,希望到大灣區讀書、生活和求職,哪一個是熱門城市呢?一線城市深圳、有港珠澳大橋連接的珠海、曾被聯合國頒授最宜居獎的中山都頗受歡迎。疫情之前,港人組團北上看樓,疫情之下,用影片、VR、航拍看樓成為常態。代理大灣區樓盤大約10年的羅漢民說:相信通關之後,大灣區一定會愈來愈旺。
第19集:創業比賽大施拳腳 港團隊謀進駐前海
如何將AI融入法律行業?有港人初創團隊正在研究這個議題,他們希望透過參與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進駐前海夢工場的機會。前海創業比賽本屆總獎金達到700萬,參與比賽的項目非常多元化,包括機械人、服裝、光影表演藝術、網上裝修平台等等。得獎者有機會進駐前海,得到對接投資者、孵化器等各種援助。
第18集:港人子弟學校 兩地融合試點
廣東省的港人子弟學校,分布在深圳、廣州以及東莞,它們是兩地融合的試點,年輕學生、老師,一起生活學習,一起探索工作方法。這些港人子弟學校,跟香港一樣實行12年學制,供學生一條龍升讀小學、初中以及高中;既可以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試、選擇香港院校,同時報讀內地大學亦有着數。
第17集:「港澳藥械通」 促進灣區高端醫療
深圳首間港資私家醫院今年正式營運,針對粵港澳大灣區高收入人士,提供高端、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港澳藥械通的實行,令醫院可以率先使用在港澳註冊的醫療器械和藥物,目前有5間試點,該私家醫院的總裁吳啟楠希望,將來可以拓展到不同地區;他亦希望粵港兩地可以加強合作,安排香港病人跨境到深圳看病,舒緩本地醫療壓力。
第16集:灣區就醫可享港式服務?
生活在灣區,也可用到香港的醫療服務?位於深圳的港大深圳醫院已經投用數年,不少生活在灣區的港人前來求診,在醫療系統、用藥方式、心理距離上,都更加適應。對於醫生來講,兩地近年推動醫療人才互認,去年就有37名香港醫生獲得深圳頒發的正高級職稱證書,是內地首次為香港醫護人員評定高級職稱。類似的政策,幫助幫助香港醫生打入灣區市場。
第15集:初創公司放眼灣區 發展數碼醫療
如何利用AI和大數據進行疾病篩查?理大博士陳樂晉一直深耕這個領域,他受到理工大學資助,開設初創公司,與本地醫院合作建立疾病預測系統。陳樂晉又將目光鎖定在有8,000萬人口的大灣區,希望了解內地醫療的系統運作和數據處理,加強合作建立更廣泛、更準確的醫療數據庫。
第14集:內地法治不斷健全 港人律師大有何為
余偉權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是第一批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香港人,從事10多年,余在金融、公司法務、商事法律方面都累積豐富的實踐經驗。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法律環境,粵港兩地目前正在推進專業資格互認,香港律師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之後,可以在內地9城市執業,未來有更多發展空間。
第13集:新媒體日新月異 港人深圳尋機遇
內地新媒體的發展一日千里,從事數碼營銷的王琪,3年前到深圳發展,利用新媒體幫商戶宣傳,度橋、拍片、宣傳,事事「一腳踢」。深圳是科技巨頭的集中地,又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規劃,王琪抱着「親身實踐」的決心探索機遇。
第12集:南沙創享灣 成港青創業「夢工場」
廣州南沙的打卡新地標創享灣,是港澳青年灣區創業的交流平台,提供商業登記、人力資料、法律咨詢等的服務;另外又為創業者提供配套設施,包括共享工作區、豐富餐飲、睡眠艙、沖涼房等等,還為港澳青年提供半年免租的優惠,成為年輕人的夢工場和服務站。
第11集:廣州力推創新 吸引港商「孵化」
近年廣東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連續5年位居「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榜首。從廣州暨南大學畢業的孫弘睿,數年來見證了內地經濟爆發式的發展,2019年在南沙成立企業孵化基地,為有潛力的初創公司提供支援服務,例如註冊公司、租金優惠,稅務咨詢,申請政府補貼等等。目前已經有100多間企業進駐,4成來自香港。
第10集:看好深圳前景 KOL北上尋「獨市生意」
原本在香港拍片講飲講食的KOL西Dorsi,近年去到深圳,分享抵飲抵食的資訊,探討一些容易引發港人共鳴的話題。之所以轉移陣地,是希望另闢蹊徑做獨市生意。西Dorsi認為,深圳是一個高科技城市,也是新思維爆發點,全國矚目的新產品都會在此處落腳。因此非常看好此處的發展前景。
第9集:由珠海移居香港 KOL成旅遊「使者」
10年前Rachel由珠海移居香港,主業是幫人拍照,副業就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香港旅遊、生活、飲食的點點滴滴。由於小時候在大灣區不同城市生活過,她對讀者和觀眾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提供更加貼身的資訊。在這個中西文化結合的國際大都市,Rachel覺得香港充滿機遇,更計劃在大灣區大展拳腳。
第8集:樓價平配套好 港人北上安居珠海
從事房地產的港人Will,2015年北上灣區謀求發展,3年前由深圳搬到珠海安家,正是看中當地的居住環境、發展趨勢、交通配套、以及教育條件。珠海是港珠澳大橋入內地的第一站,多次入選全國最宜居城市,又有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優秀旅遊城市等的稱號。如今,愈來愈多港人選擇來到珠海置業。
第7集:不設局限尋機遇 地產經紀轉做灣區達人
北上珠海,就面對着鏡頭分享灣區攻略;回到香港,就拍片介紹最新的三餸飯餐廳……從事20年房地產的袁沛康,近年轉而開設個人頻道介紹灣區,包括生活資訊、內地置業、文化差異等等。他更成立公司,為不同機構進行宣傳和新媒體運營。袁沛康分享:「發展機會愈來愈多,要不斷學習,保持開放態度學習新事物,不局限自己尋找機遇。」
第6集:「一機在手」數碼生活 便利創業者
疫情期間,無接觸式餐廳興起,但其實在灣區不少地方,早已實現「一機在手,生活無憂」,叫外賣、網購、叫車、找資訊都可以透過手機完成。港人香小婷8年前到廣州修讀大學,畢業後就留下創業開餐廳,利用數碼平台,一條龍訂貨、計人流、了解經營情況都不在話下,香小婷說真正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智慧城市發展的好處。
第5集:北上讀書闖出新天 港人做兩地聯繫人
「(在內地)最好的機會不是旅遊,亦不是度假,而是讀書。」曾祥盛高中就去到廣州讀書,其後透過港澳台僑聯考入讀暨南大學,畢業後成立升學資訊平台。他和團隊熟知兩地的升學政策、學校資訊、學習文化,是兩地中間橋樑。目前港生可以免試收生計劃、港澳台僑聯招試、院校獨立招生等方式入讀內地高校本科,曾祥盛希望發揮自身經驗做超級聯繫人,幫助港生在內地闖出一片新天地。
第4集:港青探路灣區 成他人創業「盲公竹」
港人李培曾經隻身一人北上創業,無人脈、無資源、無平台的他,慢慢在實戰中累積豐富經驗。曾經的過來人成為他人的「盲公竹」,李培成立青年協會,搞講座、組織考察團,成立顧問公司,用自己的經驗和人脈提供一條龍對接服務,幫助想去大灣區發展的港人、港企、港青順利落地。
第3集:北上灣區顧慮多?這些職業最熱門
講到大灣區發展,很多人就產生各種疑慮,擔心人工不夠高、內地環境難適應等。廣東省日前公布緊缺30萬人才,當中以產品開發、渠道經理、軟件工程師最為吃香。從事青年智庫研究的黎卓然認為,如果將眼光放遠,內地的加薪和晉升機會更加可觀。他又向政府提議,舉辦更多交流分享會、設立人才配對庫,也呼籲青年更加主動地去了解和探索世界。
第2集:「一小時生活圈」形成 80後冀走遍灣區開分店
80後葉興華北上做創投,在佛山和中山成立創業孵化基地工合空間,幫助港澳初創企業做研發,之所以選址這兩處,就是因為交通方便。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的貫通,進一步推動「一小時生活圈」和「軌道上的大灣區」。日漸完善的交通和配套帶來更多可能性,葉興華希望將來在大灣區的每一個城市都開設分站,幫港人對接當地資源。
第1集:港人灣區創業 追機械英雄夢
港人麥騫譽從小就有機械英雄夢,2017年創立機械人公司,應用在5G技術,消毒,STEM教育等不同範疇。而他創業的起點就在大灣區,走遍9個內地城市,麥騫譽覺得每個灣區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他最終選擇扎根「港人港稅」的前海和生產成本較低的江門。他說:「創業要豁出去,如果太多顧慮,反而就未必做得好。」
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