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7-11
位於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有「中國天眼」的美名。如今,除了「中國天眼」外,「中國複眼」將落戶重慶,是世界探測距離最遠雷達,也是世界首部具備三維成像和形變監測的深空雷達,能夠高分辨率觀測1.5億公里範圍內小行星,實現內太陽系天體高精度主動觀測。
「中國複眼」實現千萬公里外小行星探測和成像
據介紹,「中國複眼」為「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二期項目,一期「分布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由4部16米孔徑雷達組成,用於驗證雷達體制和關鍵技術可行性,可實現月球三維成像。一期目前已完成所有基礎設施施工並安裝兩部雷達設備,預計9月啟動運行。
二期「中國複眼」的主體則選址雲陽縣,未來將會建設25至36部等效口徑100米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達,可實現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測和成像,完成深空雷達探測與成像的演示驗證,為中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防御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中國複眼」滿足近地小行星防御及太空態勢感知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介紹,「中國複眼」為分布式雷達,在構型上不是一個而是多個,所以就用上這個形象化的名字,與「中國天眼」FAST相輝映。「中國複眼」由眾多小天線組成,每一部天線孔徑達25至30米,就像是昆蟲的複眼一樣。很多小天線合成一個大天線,對於電磁波能夠自發自收,也能觀測到小行星,可滿足近地小行星防御、太空態勢感知等,並用於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創新研究。
分布式雷達能夠自行發射電磁波探測小行星,同時可接收自身發射電磁波的回波。由於小行星本身不發射電磁波,所以即使是「中國天眼」也得物無所用,必須主動發射電磁波才能看到小行星。
「中國複眼」在重慶落戶,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地的地理緯度適合雷達的設置和觀測。此外,雲陽縣擁有「中國複眼」後,將融合地質、天文、航空航天、生態旅游、大數據應用與發展為一體進行建設發展,以國際合作交流、科技旅游配套為目標,力爭打造全國乃至全世界一流的科學、科普和科創中心,也促使重慶成為世界小行星研究之都。
延伸閱讀:中國天眼 由落後他人到世界第一天文望遠鏡
延伸閱讀:巡天太空望遠鏡 中國的「宇宙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