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9-17
1965年9月17日,中國研究小組經過6年多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當時,原國家科委先後兩次組織著名科學家進行科學鑑定,證明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具有與天然牛胰島素相同的生物活力和結晶形狀。
人和動物胰臟內有一種呈島形分布的細胞,分泌出一種叫胰島素的激素,具有降低血糖和調節體內糖代謝的功能。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蛋白質是生物體的主要功能物質,生命活動主要通過蛋白質來體現。自1889年,德國的敏柯夫斯基首次發現了胰臟和糖尿病的關聯後,就不斷有人研究「胰島素」這種胰臟的「神秘內分泌物質」。
1958年12月底,中國正式開展了人工合成胰島素的研究。作為一種蛋白質,胰島素由A、B兩條鏈,共17種51個氨基酸組成。若要人工合成胰島素,首先便要把氨基酸按照一定的順序連結起來,組成A鏈、B鏈,然後再把A、B兩條鏈連在一起,可謂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
當時,中科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會同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研究小組,在前人對胰島素結構和多合成的研究基礎上,開始探索用化學方法合成胰島素。經過中國科研團隊6年多以來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965年9月17日成功以人工方法合成出結晶牛胰島素,創下世界先例。
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標誌着人類在認識生命、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在中國基礎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學的發展史上有巨大的意義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