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4/05/2021
都說農業是「看天吃飯」,為了擺脫自然條件的束縛,在中國,聰明的古人建造了許多水利設施,有一部分至今仍在使用,堪稱奇迹。截至2022年,中國共有30個古代水利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四川都江堰於2018年被列入遺產名錄,都江堰是中國唯一獲得三項「世界遺產」的地方,這個水利設施至今仍然滋養着7,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國際灌排委員會指,這些古老的中國工程,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在當時是創新和奇迹的代名詞。
都江堰列世界遺產 灌溉面積超7個香港
都江堰是中國唯一獲得三項「世界遺產」的地方: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景區同時也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一部分。
都江堰因水利工程而得名,始建於公元前256年的戰國時期,充分利用了地理條件,設計了魚嘴(分水)、飛沙堰(排沙)、寶瓶口(引水)三大工程。
通常水利工程都要建築堤壩,以攔截河流,都江堰的設計就很不一樣。「魚嘴」分水堤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排洪,在枯水期、洪水期可以自動調整內、外江水量。「寶瓶口」是在山崖上人口開鑿出一個缺口,可以調節內江水量,避免無水灌溉或洪水氾濫、衝毀農田。「飛沙堰」則利用彎道的離心力,將洪水中攜帶的泥沙「拋」到外江,避免寶瓶口水道淤塞。
古時成都平原自然條件惡劣,都江堰建成之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令四川成為「天府之國」。
延伸閱讀:「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
都江堰是全世界現存最古老、仍在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截至2020年,都江堰灌溉面積已擴展至7,173平方公里(1,076萬畝),相當於7個香港那麼大。
都江堰等30個水利工程列遺產 中國數量最多
除都江堰之外,中國還有29項水利工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包括堰壩、梯田、陂塘(蓄水池塘)、水渠、水井等多種形式,分布在廣東、四川、浙江、湖南、福建、安徽、陝西、江西、寧夏、內蒙古、廣西、湖北等多個省份,是擁有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範圍最廣泛,灌溉效率最高的國家。
其中,2014年被列入名錄的湖南婁底紫鵲界梯田,是中國最著名的梯田之一,有超過2,000年歷史,8萬畝梯田完全依靠自流水進行灌溉,沒有一座水庫、水塘,令人感歎古人智慧。
2020年被列入名錄的浙江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已有近2,000年歷史,整個工程橫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共有36座堰壩,集防洪、蓄水、水力加工等功能於一體,至今仍有20多座古堰繼續灌溉着20多畝農田。
國際灌排委員會秘書長潘迪亞表示,都江堰等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項目,在當年是創新和奇迹的代名詞,是灌溉農業發展的里程碑,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對當代農業發展有重要啟示。
延伸閱讀:香港的百年歷史配水庫